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4/02/19

賴清德當選臺灣總統後中國對臺作為

一、中國重視賴清德「五二○就職演說」 聽其言、觀其行

    今(2024)年1月13日,賴清德當選臺灣新任總統,中國迄今仍未有大動作回應,僅是順勢操作南太島國諾魯與臺灣斷交,使臺灣邦交國從13個減為12個,這確實是對民進黨政府的打擊,但是,賴清德尚未就職總統,還算不上是對他的衝擊,臺海情勢還算穩定。其實,兩岸情勢沒有起大風大浪,是三方面因素促成的:一是習近平面臨中國國內經濟持續惡化,他關注的焦點是國內經濟困境;二是美中關係開始改善習近平重視這次機會希望穩定周邊環境,吸引外資,振興經濟。尤其是美中「經濟及金融工作組」及「商務工作組」首次會議近期分別於在北京與華府舉行,討論兩國穩定金融及資本市場、跨境支付及合作打擊洗錢及商務具體問題等;三是兩岸關係中國還要觀察賴清德當選以後的言行,是否有進一步走向「臺獨」﹖這要從「五二○就職演說」內容才能看出,現在是「聽其言、觀其行」。

二、習近平想要振興中國經濟引進外資須穩定美中關係與臺海安全環境

  (一)習近平在重要會議發表「經濟和金融一盤棋」講話

    1月16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認識的「八個堅持」,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六個強大」,要求幹部們認真學習與貫徹實踐。7位政治局常委,除了李強總理因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EF)」缺席外,其他6位政治局常委都出席聆聽習近平的講話。而且,從這天起中共媒體有長達1星期的深度解析報導,顯示出習近平講話主題的重要性,講話內容揭示未來政府施政的政策重點。從習近平講話顯示,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從金融改革徹底改變的轉折點,才能彰顯中共堅持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路線,是有別於美歐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途徑。習近平強調的「八個堅持」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項目: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依次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八個堅持」就是習近平要走出一條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困境的途徑,是從金融改革入手「經濟與金融一盤棋」,使中國人民不受西方經濟發展的標準影響,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實現習近平的大國夢。

(二)習近平想要藉美中2個經濟工作會議解決美資來中國問題振興經濟發展

    1月19至20日,「美中經濟工作組」首次在北京舉行面對面會議,美方代表包括負責國際金融事務的財政部助理部長尼曼(Brent Neiman)等高官,藉著這次會議,中方希望更詳細了解拜登(Joe Biden)政府限制美國投資中國高科技公司的新措施,例如什麼公司會被列入限制名單,對美國投資者的具體限制措施是什麼。另外,由美國商務部負責國際貿易事務的副部長拉戈(Marisa Lago),與中國商務部近期也將在華府舉行「美中商務工作組」首次面對面會議,解決影響工商界的具體問題,使美中商業關係有更多的可預測性。美國商務部的工作重點是確保經濟安全,尤其是拜登總統去(2023)年8月9日簽署,禁止美國對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以及某些人工智慧系統等3個領域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資,防止美國的資本和專業知識被用來加速發展可能支援中國軍事現代化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技術。美中2022年的經貿總額達到6,900億美元,中國獲得順差達3,829億美元,美國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操作限制中國企業界出口到美國。但對中國而言,少賺進美國的貿易順差對他的財政收入是有很大影響,特別是振興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必須將阻撓的因素排除,方能累積財政能量用於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事實上,最近一年來習近平接待美歐國家政府首長與企業家,都強調歡迎外企到中國投資。美中關係與臺海局勢此時必須穩定。

三、諾魯斷交與中國對我國外交打壓已無成效

    1月15日,南太島國諾魯宣布與我國斷交。這件突然發生在賴清德當選新任總統兩天後事件,令人聯想是中國報復我國的舉動。經外交部說明,諾魯是為了爭取更多外援轉向中國索取更高的價碼而與我國斷交。我國對邦交國以建交要脅求取更高外援,在兩岸政府間進行討價還價的「金錢外交」,早就揚棄。因此,中國利用賴清德當選總統之際,與諾魯建交,製造對民進黨政府報復的外交現象,臺灣人民相當「淡定」面對。其實,臺灣的邦交國關係都是以正常外交方式建立,中國如果繼續以金援誘惑我邦交國,臺灣人民在「民主價值」與「金錢外交」之間已經堅定地選擇前者,因此,中國「挖我邦交國」已經威脅不了臺灣人民,既不會因斷交而指責政府,反而認為轉與中國建交得不到任何的經濟利益回報而可惜。1月13日臺灣總統選舉在中國軍事威嚇與介入選舉活動下,順利完成,不但獲得很多國家對臺灣成熟的民主政治稱讚,且臺灣各個政黨都滿意選舉過程公平與結果的正當性,臺灣人民對民主政治的成就感,遠遠超過中國在選後報復的威脅感覺,臺灣民主的魅力在世上已經遠超過中國極權專制的利益誘惑。

四、中國對臺灣的作為

    臺灣選舉已經結束,迄今,中國除了習近平發表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重要講話外,就是王毅呼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要中國勸說伊朗約束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襲擊紅海過往商船的行為;以及王毅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泰國曼谷會晤,王毅就美中關係和臺灣問題等表明中方立場;在軍事方面,美軍驅逐艦於1月24日通過臺灣海峽,這是自臺灣總統大選後首次通過臺灣海峽,美國國防部表示,這次行動顯示美國致力於維護所有國家「航行自由原則」。1月26日,中國軍方出動包括蘇愷-30、運-8及無人機等多型戰機,其中13架次的戰機飛越臺海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臺灣中、北部以及西南空域,執行海空聯合戰備警巡任務;另外,美中財政部與商務部工作組分別在北京、華府舉行溝通會議。整體而言,中國選後對臺灣的作為和選前相比,除了積極參加新增美中的經貿工作會議外,沒有新的舉動。

五、美中「三個互動」將是穩定臺海與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新機制

    美國總統拜登和習近平規劃春節通話,布林肯計劃今年再次訪問北京、美國目前正試圖勸說中國對全球事務多盡一份心力,像是對紅海航運安全中國也是利益攸關者;俄烏戰爭不斷傷害中國與歐盟關係。另外,美中財政、商務部的工作組定期舉行,對中國吸引美國投資中國有相當大幫助。美中政府高層定期互動、勸說中國介入全球安全事務、經濟商務工作組互動,「三個互動」儼然成為穩定美中關係,維護印太區域和平臺海穩定的新機制。其實,為美國的全球利益,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利益,也為兩岸人民都能夠享受和平、安定、富足的生活,中國是應該全面調整兩岸關係政策,對等與臺灣對話交流,這是賴清德在1月13日勝選感言的重點,使美中臺三方的互動能一致地為印太地區的繁榮做出貢獻。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