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賴清德承續蔡英文「四個堅持」和自身「四大和平支柱」政策穩定臺海
5月20日,賴清德總統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臺灣」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對應國會新局,感謝海內外關心支持花蓮震災復原」;二是「強化民主韌性,結合民主盟友,持續擔當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者」;三是「積極貢獻世界,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賴總統在演說中表示,渠與執政團隊將在過去8年執政成績基礎上,依循蔡英文總統「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以及渠向人民承諾之「四大和平支柱(建立臺灣的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化為具體行動,帶領臺灣向穩定可信賴之新未來繼續前進。在區域事務及兩岸上,賴亦表達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政策立場,訴求兩岸共同追求和平共榮之善意。國際媒體高度重視賴總統演說內容,中國外交部擔心賴演說具說服力,影響國際社會提升對臺灣好感度,故雞蛋裡挑骨頭,針對賴總統過去有關所謂「臺獨」言論批判他,中國外長王毅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原則」;國臺辦重複「臺獨失敗論」,這些都是對賴總統演講內容「無中生有」之批評。此外,幾乎所有外國媒體給予賴總統演說正面評價,多位關注兩岸關係之國際學者評認,賴總統「已表達善意」,有些認為北京回應是溫和、克制的。整體而言,賴總統強調兩岸要「維持現狀」,專家們皆認為兩岸關係應該不會惡化。
二、賴總統就職演說強調不懼中國威脅但臺灣內部須團結
臺灣目前最大政治問題係立院朝野的對立,賴總統在演講中首先提及「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對應國會新局」,即針對此事。立法院長韓國瑜雖欲維持議事中立,但國民黨給其相當大壓力,使韓不得不偏袒國民黨。對賴清德而言,他所面對的不只是立法院朝野政黨的對立(藍白VS.綠),外有中共藉著「國共合作」關係,統戰和滲透臺灣社會,與政府作對並罔顧臺灣人民利益。在野黨為求生存發展,壯大自己政治勢力,與執政之民進黨持續抗爭,罔顧執政黨所提的「惠民利國」法案。更何況,中共支持國民黨反民進黨「臺獨」路線,動不動就煽動臺灣人民對賴總統惡意批評。就職演說中,明明客觀敘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互不相統屬的國家事實,被批評是中國反對的「兩國論」主張!這對臺灣人民團結是很大傷害。所以,賴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我們是不怕中國威脅,但臺灣內部必須團結,不能為迎合中國統戰,在內部製造分裂。
三、美國慶賀團成員之代表性顯示重視臺海和平穩定
美國務院在520當天發表公開聲明祝賀賴清德正式就任臺灣總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強調美臺關係「以民主價值觀為根基,在貿易、經濟、文化及民間關係方面將繼續擴大和深化。美國期待與賴總統及臺灣各政治派別合作,推進共同利益與價值觀,深化長期非官方關係,維護臺海兩岸和平與穩定。」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此次更派遣特使團來臺參加賴總統就職典禮,成員包括:白宮國家經濟會議(NEC)前主席狄斯(Brian Deese)、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美國在臺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以及現任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美國代表團皆為熟悉兩岸經濟、外交、臺灣各政黨與中國關係之專家,渠等見證賴總統演說中,未提及習近平一直強調之「臺獨」路線,未挑釁中國,美國對賴總統相當放心。其實,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現皆面臨國內政經問題困擾,皆盼印太地區能和平穩定,尤其儘量能避免軍事衝突。美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5月底將與中國防長董軍舉行會晤,這是睽違兩年後美中國防部長重新啟動交流機制,雙方皆非常重視,都不希望臺海發生衝突,與賴總統就職演說所強調,持續擔當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者,是相一致的。不過,習近平經常提要「不放棄武力犯臺」,中國軍方亦不時傳出欲「武統」臺灣之論調,威脅臺海和平穩定,兩岸發生衝突風險依舊存在,不可不慎。
四、美中臺關係發展是連動的「三組雙邊關係」
臺灣在蔡前總統執政時之安全政策是與美國緊密結合,在美國建議下,發展自主防衛政策,對抗中國武力威脅與侵略,包括提高「防衛預算」、啟動「國艦國造」計畫,向美採購先進武器裝備,延長服義務兵役年限為一年等政策。賴總統承續蔡前總統政策,持續發展與美國合作關係,美亦期待與賴總統合作,故美臺關係不會改變,甚至會更加強。至於美中關係變化可能較大,習近平5月16至17日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訪中,雙方除密切會晤外,並發表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聯合聲明,這項聲明很明顯是針對美國。不過,在習近平7月舉行「三中全會」之前,中國仍將施政重心放在對歐美國家企業善意招商,使渠等投資中國振興經濟。因此,拜登和習近平去(2023)年11月在舊金山曾約定,恢復外交和軍事接觸交流,未來這項約定會繼續存在,惟效力會逐漸弱化,甚至可能「形式大於實質」,實質關係則將繼續惡化,直至11月美總統大選結束,兩國關係重新界定。至於兩岸關係。從目前跡象顯示,兩岸都是「口頭」先於「行動」,皆無進一步規劃接觸交流之準備。中國仍將續宣傳對臺灣「和平統一」基調,實際上「不作為」,待美總統大選結束後,美對臺政策有新變化時,中國對臺政策才會調整。此顯示,美中臺關係未來發展將是連動的「三組雙邊關係」。
五、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中國責任重大
賴總統目前處境是國內爭議大於國際,尤其臺灣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在野黨未來3年多時間將與賴政府持續抗爭,民進黨在立法院面對「朝小野大」不利地位,爭議將持續。然在國際方面,由於美國強調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不希望臺海發生衝突,賴總統承續蔡前總統外交安全政策,臺美合作關係將維持不變。相對地,較令人擔心是中國國內外關係發展。中國國內需求不足,人民生活水準降低甚至惡化,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改善;中國經濟發展困境,使其無力投注更多資金開展「一帶一路」經濟外交,國際影響力亦將下降。因此,中國在兩岸關係方面,習近平只能更親近國民黨,讓國民黨這股臺灣內部反對民進黨力量,成為其「代理人」,打擊其所謂的「臺獨」勢力。整體而言,按照中國對臺政策慣例,在賴清德剛就職總統,仍將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策略,再決定採取因應政策。臺海和平變數相當多,但大部分在中國;印太地區和平穩定,中國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