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5/06/26

中共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之評析

確保共產黨的執政與領導,是當前中國國家安全「核心利益的核心」。
(圖片來源:http://big5.zlb.gov.cn/2023-03/15/c_1211738153.htm)

 

中共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之評析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中國國務院於5月12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系統化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國家治理核心原則。全文從對中國安全環境的歷史脈絡與定性出發,論及國際與國內各式安全議題,以及強調「黨的領導」,可說是當前中共對於「國家安全」最具「整全性」的文件,其中也多處提及「臺灣問題」。

總體國安觀為習時期治理核心

 首先,《白皮書》一開始即以「國之大者,安全為要」起頭,強調近代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即面臨民族存亡的問題。而當前在「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復興」之際,則是受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內部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形勢」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外部安全壓力加大」,並強調「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的打壓、遏制、滲透與破壞,讓中國邊疆、邊境、周邊安全受到威脅。換言之,《白皮書》對當前中國安全形勢的定性十分清楚,雖然內部有複雜形勢,但最主要還是來自西方反華勢力,雖沒特別點名,但劍指美國再也明確不過了。

 其次,《白皮書》特別強調習近平所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社會文化,以及多面向的「統籌」,包括發展與安全、外部與內部、傳統與非傳統等。「總體國家安全觀」幾乎可說是習近平時期各方面施政的「頂層設計」,甚至在「十九大」時寫入黨章。此外,習時期密集通過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包括《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反間諜法》、《網路安全法》、《國家情報法》等,甚至連《慈善法》也多涉及國家安全,而其中最核心的元素還是「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體制」。就此而言,確保共產黨的執政與領導才是當前中國國家安全「核心利益的核心」。

《白皮書》與「川普2.0」競局下的中國安全論述

 再者,從《白皮書》公布的時間為5月12日來看,為美中在瑞士日內瓦針對關稅談判後公布「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之時。對此,有兩點值得留意,一是《白皮書》的公布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籌謀許久,在美中發布聯合聲明之時公布,符合其「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宣示,也能起到關稅談判沒有讓步的「內外宣」效果;另一則是關於中共談判的策略,其一是「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在國共內戰時如此、中英香港談判如此,當前中美各項博弈也是如此,中國商務部5月18日確定對原產於美國、歐盟、臺灣和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POM)徵收反傾銷稅,其中美國稅率最高(74.9%),也是「談談打打」的邏輯。

 最後,《白皮書》多處點名臺灣,明確將「臺獨勢力」與外部干涉列為重大風險來源,重申不承諾放棄武力統一的立場。在外部勢力方面,《白皮書》提及「個別國家」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是「全面性」的,包括臺海、南海、東海,涉疆、涉藏、涉港等皆然,打「臺灣牌」更是其中關鍵。而臺灣問題也置於「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項目中,換言之,臺灣問題不僅是兩岸之間的關係,而是涉及「陸海統籌」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整體而言,《白皮書》彙整2014年中共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來,關於「國家安全」的立場與各項主張,既然是「彙整」,就沒有太特別的觀點,值得留意的反而是提出的時間與目的。《白皮書》面對「川普2.0」所開啟的「美中戰略競爭2.0」,對於中國大陸國內與國際等各方面安全所造成的影響,其關鍵還是在中共的「底線思維」,甚至是「極限思維」。其言外之意還是《白皮書》中的「堅持黨的領導」,以及「中國願與美國共同探尋兩個大國在這個星球上的正確相處之道」。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