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07/07

中國拒絕與美國在香格里拉對話失去取信於國際社會良機

一、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美國及盟友與中國立場針鋒相對

    第20屆「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6月2日至4日在新加坡舉行,會議安排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6月2日晚間發表開幕演講,3日由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以「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為題演講,4日則由中國防長李尚福發表主題為「中國新安全倡議」的演講。會議討論議題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國際緊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與亞洲關係、北韓核武威脅再起等。會前中國國防部表示拒絕與美國藉此次會議對話,引起各界關注,兩國防長在會議期間互動及發言遂被放大為焦點。整體而言,美中立場是針鋒相對,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在其演講中指出,美中應加強交流與建設「護欄」,他支持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重新嘗試」開啟與中國的溝通渠道。奧斯汀則指出,「對於負責任的國防領導人而言,任何時候都是對話的好時機」、「我們談得越多,就越能避免可能導致危機或衝突的誤解及誤判」,並重申美國將支持盟友和夥伴對抗「脅迫及欺凌」。主辦單位安排美中防長於開幕晚宴時同桌,宴前奧斯汀先與李尚福握手且簡短寒暄,不過五角大廈會後發表之聲明表示,兩人未進行實質性交流。

    李尚福演說內容主要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宣揚習近平重視的「中國式現代化」國防觀;二是強調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干涉;三是就南海問題、美中關係等闡述中方立場。李尚福表示,中美如發生衝突將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中國尋求對話而非對抗。

二、美中立場對立但關係緩和出現轉機

    媒體猜測,奧斯汀和李尚福在開幕晚宴之簡短寒暄意味雙方關係緩和,而此跡象經在會議期間與美中國防部長都親自會談過的新加坡防長黃永宏證實,他表示,美中防長與他談話時都表示希望恢復原有的對話機制。會議結束後,美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美白宮國安會中國大陸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與美國駐北京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於6月5日共同會晤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與美大司司長楊濤,美國務院聲明表示,「雙方進行了坦率且富有成效的討論,這是維持溝通管道暢通持續努力的一部分,並建立在最近兩國的高層外交基礎之上。雙方就雙邊關係、兩岸議題、溝通管道與其他事務交換了觀點。」這是5月美國中情局局長勃恩斯(William Burns)秘訪北京後,又一波高層官員訪中,美中對立不接觸之局面已出現轉機。按照中國慣例,要等到兩國元首舉行峰會確認交流後,雙邊國防部長才會開始接觸對話,這也隱含著新一場「拜習峰會」可能到來的跡象。「講究面子」的中國似乎在等待美國釋出善意,找台階下,特別是針對解除對李尚福制裁一事。平心而論,在中斷交流對話上,中國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習近平違背了與拜登於去年11月印尼會談時建立的共識。5月30日,中國「殲-16」戰鬥機飛行員在南海攔截一架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6月2日中國海軍「蘇州艦」在台灣海峽近企圖逼使美國「鍾雲號」驅逐艦改變航道,面對近期種種狀況,兩國實應透過防長對話解決爭議,中國卻拒絕對話機會,讓印太地區安全情勢更加緊張,故意的意圖相當明顯。

三、中國的軍事政策將更難取信於周邊國家

(一)習近平將國防政策過失歸咎於美國替自己卸責

    李尚福拒絕與奧斯汀對話的理由不外如下:一是中國認為美國支持台灣對抗中國是干涉內政;二是反對美國倡議維護南海航行與飛越自由。其實,美國的作為與主張都是印太地區所有安全組織的共識,特別是維護台海和平,而且所謂緊張情勢都是中國挑起的。另外,中國的國防外交政策都是習近平個人的主張,而把這些政策塑造成「中國的故事」是共產黨幹部的責任,所以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的演講中一定要提到習近平強調的「中國式現代化」。所謂中國式現代化就是沒有內涵的「中共執政」,習近平是中共總書記,他的思想政策就是中國的政策。國際社會都知道中國是專制國家,而習近平作為獨裁者是不會犯錯的,因此「政策對,是中國的;錯一定是在美國」,中國完全沒有責任,但熟悉印太安全情勢者都清楚,事實上是美國而非中國在穩定區域安全情勢。

    美國會支持台灣對抗中國軍事威脅並不是要挑起兩岸爭端,理由和其援助烏克蘭一樣,是希望先強化台灣防衛能量,然後鼓勵兩岸政府和平對話解決爭議,這是美國外交傳統,即不希望任何一方藉軍事力量改變現狀。但習近平和蒲亭一樣,以優勢的軍力為後盾,企圖設定對自身有利的政治條件來推動談判,這完全不是對等的談判,而是威脅台灣接受中國的政治條件。

(二)中國軍事上言行不一,難取信於各國

    中國軍隊被告知其使命是保衛領土、保衛國家安全、保衛海外經濟利益,因此在與國際社會互動中,軍隊扮演相當大的角色,且必須效忠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習近平的指揮。在習近平提出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驅使下,中國軍隊不斷擴張與強化,焦點從以前的國土防禦逐漸變成保障遠洋利益。由於鄰近各國與中國在領土領海主權爭議上各持己見,中國遂利用經濟誘惑與軍事威脅手段解決爭議,迫使軍事規模較小之周邊國家在安全上只好依靠美國保護。每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就是希望美中對外公開說明自身國防軍事政策,以消除區域國家疑慮。今年中國以各種理由拒絕對話,讓很多國家更懷疑中國能否落實李尚福在其「新安全倡議」演說中所強調的「開放、包容、透明、平等 、法治、對話、和平和雙贏」等美好詞彙,甚至認為中國「說的是『對話』,做卻是『對抗』」,總之中國很難取信於各國。

四、美中應恢復對話印太地區才能有美好前景

    各國為了自身國家利益發生爭議是國際間難免的事,但一味堅持爭議存在、拒絕對話解決爭議,是國際關係緊張的根源。參與香格里拉對話的中國官員指出,美國應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這是雙邊重啟對話的前提,如果這是兩國防長對話唯一的障礙,情況反而單純,但從會議期間中國「蘇州艦」在台海與美「鍾雲號」差點發生衝突可見,中國根本不想對話。整體而言,參加這次會議的各國代表多希望美中恢復對話,如此印太地區才會有美好前景。中國領導人常說和平與發展是世界潮流,怎麼在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後就變調了呢!中國拒絕與美國在香格里拉對話豈不是失去取信於國際社會的良機?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