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李明峻(Ming-juinn Li)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Published 2025/02/26

川普2.0上任後對東北亞安保情勢的影響

川普在二度就職美國總統後,為「彰顯美國的偉大」,將美墨之間的「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93909902094828&set=a.486910606128098)

 

川普2.0上任後對東北亞安保情勢的影響
 

李明峻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2025年1月20日川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國總統,上任第一天便簽署從移民到能源等議題的數十道行政命令,大幅重塑美國政府政策。接著川普提出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接管加薩走廊;購買,甚至不排除動用武力奪取格陵蘭;並為「彰顯美國的偉大」,將美墨之間的「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更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甚至說考慮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這樣的川普2.0上任將影響全球經貿與國際秩序,因此東北亞安保情勢預計也會發生變化。

川普與拜登印太戰略的比較與區域回應

 基本上,川普2.0的印太戰略與前任拜登(Joe Biden)政府差異頗大。拜登的印太戰略是透過多邊合作與聯盟關係,達到圍堵中國的目的。拜登任內強化「四方安全對話」(Quad),組建「澳英美三邊安全協議」(AUKUS),並提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倡議,在東北亞拉攏日本、韓國,在東南亞加強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對臺灣擴大軍售並提供軍援。川普則是採取「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作風,雖然遏制中國的基調不變,但對印太區域的安全承諾與協助會作出調整。這讓印太國家對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路線抱持疑慮,特別是日韓擔心川普的「美國優先」路線會冷淡日韓,然而川普政府的起手式似乎還沒有太出各國意料之外。

 首先,新任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優先與日本、澳洲、印度三國外長在華盛頓召開「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確認四方合作應對中國的方針不變,劍指中國。但有一點明顯的差異,是川普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近年積極協助美國維護太平洋勢力平衡的表現不以為意。自烏俄戰爭之後,儘管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但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和澳紐等國軍艦仍陸續通過臺灣海峽,反制中國將臺海內海化的企圖,拜登時期甚至鼓勵歐盟在東京設置辦事處,然而川普似乎並不感念這些歐洲盟友的協助,認為他們應該堅持保衛自己的區域就可以。

 其次,亞太國家都希望爭取川普的好感,以確保美國持續提供亞洲安全保障,其中特別是日本首相石破茂。由於今年7月日本將舉行參議院議員選舉,如果支持度不儘快有所起色,石破茂甚至在選前就有被更換的危險,因此石破茂必須儘快在各方面做出成果,以政績說服對其領導國家存在疑慮的日本民眾。特別是川普與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之間的密切關係,甚至在當選後還接待安倍遺孀昭惠夫人,這讓石破茂一直面臨被比較的壓力。

川普外交戰略轉向與印太地區的安全架構

 2月7日,亟盼見到川普的石破茂終於如願以償,實現美日兩國領袖在上任後首次會晤的歷史性畫面。日美兩國有許多問題都亟待溝通,包括美國對日本是否發動關稅戰、日鐵對美鋼(US Steel)的收購問題、日本對美投資增幅問題和美日能源合作等等。雖然川普仍然要求石破茂將美日貿易逆差縮減至零,並警告若未能達成這個目標,日本仍可能面臨進口商品的關稅,但整體而言,川普在會議中對石破表現友好姿態。東京暫時躲過川普的關稅加徵,找到解決美國鋼鐵公司交易問題的方案,並承諾聯手對抗中國的「侵略」。石破達成「重申日美關係重要性」的任務,其民調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基本上,川普的外交戰略取向是認為歐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的安全責任,而來自中國的挑戰則仰賴盟友共同牽制,因此美國未來政策重心將會放在印太地區,如川普上任初期除以色列總理之外,白宮來訪外賓包括日本石破茂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這意味著美方持續注重印太地區,而在檀香山防衛論壇(Honolulu Defence Forum),美軍將領與安全官員都強調強化亞洲盟友的重要性,或許這是石破能成功完成川普外交的原因。

韓美同盟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變數

 相對地,南韓由於未來內政情勢發展不確定,使得該國外交出現真空,川普也難以採取積極的外交政策,因此談話獨漏這個美國在東北亞的重要盟友,使得首爾對韓美同盟前景非常擔憂。由於川普願與北韓及中國交往,並稱北韓為「核武強權」(nuclear power),這引發南韓對現有安全體系的疑慮,再加上北韓與俄羅斯結為軍事同盟,美國若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等於承認俄羅斯戰勝烏克蘭,這或許會讓北韓和北京更加肆無忌憚。此外,雖然南韓目前仍未遭到川普的關稅威脅,但川普關稅會打擊占南韓出口比率逾半的汽車業,以及占北美市場48%的南韓家電品牌,這些都增添美國對南韓承諾的不確定性。在北韓方面,川普表示正在計畫與金正恩取得聯繫,但金正恩不但迄今還沒祝賀川普勝選,甚至更在川普重返白宮前祭出「強硬對美戰略」,對川普不假辭色。

 在臺灣方面,美日峰會共同聲明除強烈反對中國以武力或脅迫等方式挑戰東海現狀,以及在南海的非法聲索、軍事化與各種挑釁行徑外,這次聲明新增「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等三大重點,值得肯定。特別是美國若與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問題達成協議,或可專注於嚇阻中國的力量,只是在對台積電等問題上,還不知道川普會如何出招。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