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林正義(Cheng-yi Lin)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Published 2025/07/03

川普總統與習近平通話

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於英國倫敦當地時間6月9日舉行。
(圖片來源: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yaowen/tupian/202506/content_7027067.htm)

 

川普總統與習近平通話

 

林正義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6月5日,川普再次就任總統之後首度與習近平通話。川習兩人上次通話是1月17日,那時川普尚未上任。當關稅戰開始之後,川普在4月下旬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所提到習近平打電話給他一事,顯然有意混淆,並非事實。川普想要由上而下建立起美中高層拍板的決策模式,與過去拜登是相同的思考。習近平對與川普建立領導人直接通話,顯然有所保留,也不是川普口中所說兩人有很好的關係。

美中經貿談判下的籌碼運用

 川習通話的內容之一,是延續5月12日兩國第一輪在日內瓦降低課徵關稅的後續談判。川普提到「關於稀土產品的複雜性,應該不會再有任何疑問」,但中方的聲明卻沒有提到中國慣用的此一殺手鐧。習近平是否赴美訪問也沒有提及,倒是兩國均提到習近平邀請川普訪問中國。川普提到通話幾乎集中在貿易,沒有討論俄羅斯、烏克蘭或伊朗問題。根據中方聲明,習近平指出美國應「避免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川普則提到「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兩國最重視且有重疊性的是關稅與經貿的議題。

 美中兩國在英國倫敦所舉行的貿易談判,川普政府的談判團隊,有新加入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搭配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中方仍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為主,另有新加入的商務部長王文濤,以及參加日內瓦談判的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中國商務部將重稀土、磁材的出口管制當作籌碼,分批、分對象國,對美國或歐盟國家而有不同的作法,並宣稱「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中美關係的期待與限制

 習近平與川普的通話,反映對中美關係有較深層的期待。兩人通話之前,美中兩國針對另一方是否違反日內瓦協議,互有指謫。習近平在通話中,呼籲川普「撤銷對中國實施的消極舉措」,期待「雙方應增進外交、經貿、軍隊、執法等各領域交流,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習近平歡迎川普再度訪問中國,川普也邀請習近平訪美,但北京的策略是川普要先訪問中國之後,視情況再決定何時回訪。川習兩人在10月底韓國慶州的「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將見面,之前及之後可能是川普訪問中國的時間點。

 川普阻止哈佛大學給外國學生的入學許可,卻被麻州聯邦地區法官巴洛茲(Allison Burroughs)裁定不得生效,美國國務院隨後開放簽證面試,習近平在中方聲明中,特別提到「美方歡迎中國留學生來美學習」。習近平一直希望中美兩國的年輕人可以互相學習,在2023年11月的舊金山「亞太經合會」高峰會曾發下宏願,希望能在5年內吸引5萬名美國學生到中國。然而,美中關係不穩定,加上中國政治自由空間緊縮,美國學生在中國的總數不到1,000名。2023-2024年在美國的中國學生超過27萬名。川普雖表態歡迎中國留學生,但美國國務院將中國學生排除在敏感科技項目外,以及嚴格檢視學生的背景,將是必然的趨勢。

 川普與習近平要面對2027年臺灣不確定的風險。川普說他在任不會讓臺海兩岸兵戎相見,就如同他也講過若他在2020年當選連任,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就不會出現。川普總統的第一要務是處理美國與中國、其他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與貿易問題,臺海安全問題委由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全力加強戰備,增加國防預算,結合臺灣周邊的美國盟邦與夥伴,以因應來自中國日益進逼的軍事威脅。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