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林正義(Cheng-yi Lin)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Published 2025/04/28

川習關稅戰方興未艾

川普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自4月9日起執行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whitehouse/54427445350/in/photostream/)

 

川習關稅戰方興未艾

 

林正義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美國總統川普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of 1977),宣稱基於:重建經濟並恢復國家和經濟安全;奪回經濟主權;重新確定美國製造業的優先順序;解決貿易不平衡;黃金時代要有黃金法則;減稅等理由,自4月9日起執行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在貿易夥伴進行報復時,他可再提高關稅,或在貿易夥伴糾正非互惠貿易安排時,即可降低關稅。同日,川普基於美債遭大量拋售,除中國之外,決定暫緩90天對75國執行「對等關稅」。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之計算邏輯與執行架構

 川普在2024年大選期間,呼籲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基本上,川普沒有偏離此一大方向。川普對出口到美國的國家,依據一套公式,例如,以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額,除以美國自中國進口額,算出「中國對美國的稅率」為67.4%,川普再對折算出對中國課徵33.7%的「對等關稅」,加上芬太尼前體(fentanyl precursor)已經課徵的20%關稅,將達到54%關稅。英國、澳洲、新加坡等被課徵基本的「對等關稅」10%。對美國享有巨額貿易順差的15個國家,依序為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臺灣、日本、南韓、加拿大、印度、泰國、瑞士、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南非,被課以20-49%的「對等關稅」。俄羅斯、白俄羅斯、古巴和北韓,未入列原因是受嚴重經濟制裁,加拿大與墨西哥先前因芬太尼毒品、移民問題,被課徵25%關稅,也未被列入。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川普宣布「解放日」前夕的民調,美國民眾支持川普對外國貨物課徵關稅的有42%,反對者有54%。

中國的反制措施與內部經濟應對政策

 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一上任公布「美國優先貿易政策」(America First Trade Policy),在2月13日簽署〈互惠貿易與關稅〉(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備忘錄,下令制定「公平互惠計畫」,反制非互惠的貿易安排。川普接續在2月21日公布更加針對性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備忘錄,簡化友邦、夥伴對美國投資的手續,多方限制或禁止中國對美國的投資或收購關鍵的美國企業。中國政府在川普課徵34%關稅後二天,也對美國產品加徵34%關稅,將16家美國公司列為出口管制名單,11家為不可靠清單。4月7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增強有效應對美關稅衝擊的信心〉,承認川普的高關稅「將嚴重抑制」中美雙邊貿易,短期內將對中國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加大經濟下行壓力」。北京認為美國不少產品對中國依存度較高,「有若干品類依存度超過50%,短期內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找到替代來源」。中國政府將採取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擴張「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空間,並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對川普的多變易變,中方「沒有關上談判大門,但也不會心存僥倖」。中方對於美國「抖音」與中國「字節跳動」公司股份的切割則予以擱置。

 川普要求北京撤回中國加徵美國商品的34%關稅,否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徵收50%的額外關稅,使對中國課徵關稅上升到104%,也威脅關閉與中國的談判。中國商務部立即表示「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到4月11日,美國課徵中國關稅升高到145%,北京對美國商品則升高到課徵125%關稅。川普的關稅戰是對全球貿易格局的解構,引起盟友與對手的抨擊。川普急於結束烏克蘭戰爭,卻開啟美中關稅戰與長期經濟戰的大門。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