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以厭惡戰爭為名,特別是核戰爭,於2月13日提出無核化將是他第二任期的目標之一。(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中國會接受川普總統提議進行核武裁減談判?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提出諸多作法震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所發展出的國際秩序。這包括緩和對俄羅斯關係,甚至在聯合國拒絕指責俄羅斯是侵略者,以圖結束烏克蘭戰爭;指責歐洲國家傳統盟友的民主政治;退出部分聯合國下屬的國際組織;揚言併吞格陵蘭;以及試圖搶回巴拿馬運河等。他不分敵友的關稅政策更是改變了國際經濟體系,為國際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川普以厭惡戰爭為名,特別是核戰爭,川普於2月13日提出無核化將是他第二任期的目標之一。為此,他希望與俄羅斯和中國重啟核武限制談判,最終期待三國同意將龐大的國防預算削減一半。他說:「我們沒理由製造全新核武。我們已有很多…可以毀滅世界50次、100次。然而我們還在製造新核武,他們也在製造核武。」川普表示,一旦解決中東與烏克蘭問題,將尋求與中俄展開核談判。問題是,中國會接受川普提議進行核武裁減談判?
中國過去的主張
中國是核武發展的後進國,也是被聯合國承認(declared nuclear state)的有核國家之一。有關邀請中國加入核武裁減談判的主張從1980、90年代之間即出現。中國起先曾主張,只要美國和蘇聯裁減一半數量核武器,中國就願意加入裁減談判。中國可能認為美國和蘇聯根本不可能達成這麼大規模裁減,所以提出了具體的條件。
令中國始料未及的是,美國和蘇聯真的裁減了一半的核武器。1987年12月8日,美國和蘇聯達成針對部署在歐洲的中短程彈道導彈裁減協定,在1991年7月31日簽訂了《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 START I)。START I規定美國和蘇聯不能部署超過1,600枚洲際彈道導彈(含轟炸機)和6,000枚彈頭。
美國和蘇聯的START I協議令中國尷尬到極點,因為美蘇兩國裁減的幅度超過中國的預期。從此,中國對於參加核武裁減的條件改口;中國不再提出具體的數字要求,而改稱美俄兩大核武國必須更大幅度裁減,以為國際安全帶頭做出貢獻。
中國的考慮因素
現今國際局勢和1980年代迥然不同。一方面,美國成為中國和俄羅斯共同對手,雖然還沒有到成為敵人的程度。這和以前中國可能是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的攻擊對象不同。新局面當然使中國放鬆不少。
另一方面,美中戰略競爭也影響中國的思考。美中戰略競爭使得中國擔心,美國的核武器數量優勢可於必要時對中國施加壓力而使中國做出讓步,因為美國從沒宣布不首先使用原則;反而,美國的核戰略不排除先制打擊要素。中國擔心其少量核武器會居於不利地位。
要強調的是,中國在思考軍事部署時有政治考慮。中國傾向認為政治因素比軍事因素更重要。這也就是說,如果兩國關係良好,兩國互不為敵,則軍事部署不會構成問題;但是,當兩國關係緊張時,少量武器裝備都是問題。這也就是說,中國具有政治關係決定論的傾向。
從上面的邏輯推演,我們可以想像,美國推動的美中戰略競爭顯示兩國政治關係日益走下坡,在此情形下,中國需多方準備兩國關係走低的軍事後果。這也就是說,中國須在核武領域做最壞打算而不會傾向和美國談判核武器裁減。
過去幾年來,中國加速部署包含陸基和海基的各種核武器,這也反映中國的顧慮,期待在數量上能增加核武器的報復能力。這涉及中國政治領導人對局勢的評估。
中國會接受川普提議進行核武裁減談判嗎?在美中戰略競爭環境下,中國應該是不會應允川普的要求。彼此間的戰略競爭是主要制約因素。當然,這不表示美中會發生核武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