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二次執政後展現對中東問題的高度關注,除了提出接管和淨空加薩的構想外,在就任的前三個月內就對葉門的胡塞組織進行了軍事打擊。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川普2.0的中東外交與衝突處理
崔進揆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川普二次執政後展現對中東問題的高度關注,除了提出接管和淨空加薩的構想外,在就任的前三個月內就對葉門的胡塞組織(Houthi Movement)進行軍事打擊,並對伊朗提出核談判的要求。不論是加薩重建和人質問題、胡塞組織威脅、或是伊朗核問題,川普政府的相關言論和發言都提及美國將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來處理和回應中東相關議題的態度和立場。此外,在軍事行動方面,川普政府也釋出為達政治目的,不排除單方面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事實上,這種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中東外交與衝突處理模式已被川普政府實際運用在胡塞組織和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個案中。
軍事打擊胡塞組織
自2023年10月加薩戰爭爆發後,反以色列和支持巴勒斯坦的胡塞組織就對行經紅海、亞丁灣、曼德海峽的船隻發動無數次的攻擊,並成功擊沉和挾持三艘船舶,造成至少四名水手的死亡。此外,胡塞組織也對以色列本土發射飛彈和使用武裝無人機進行跨境打擊,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因應胡塞組織的威脅,美國、英國、以色列過去皆曾對該組織發動空襲。胡塞組織的軍事行動雖在2025年1月19日以哈停火協議生效後有所節制,但近期因停火協議面臨破裂,以及以色列重啟在加薩地區的軍事行動,該組織又啟動了攻擊計畫,並揚言攻擊美國軍艦。面對胡塞組織的威脅,川普政府在3月15日發動一連串的軍事打擊,宣稱軍事行動的目的就是阻絕該組織再對行經紅海的商船和美國艦艇進行攻擊。
川普政府打擊胡塞組織除了前述維護區域海事安全外,也有削弱胡塞組織軍事行動能力,以及向伊朗傳遞重要政治訊息的目的。以色列在加薩戰爭後對哈馬斯、真主黨進行地毯式的清剿行動,成功擊殺兩組織多位高階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並重挫兩組織的指揮領導系統和軍事打擊能力,短期內恐無法再對以色列發動系統性、大規模的攻擊。另外,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也在2024年12月被反政府勢力推翻,阿薩德總統逃亡俄羅斯尋求庇護。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和敘利亞政局快速的變化,讓以伊朗為首所謂「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在中東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力大幅下降,目前唯一仍對以色列具有威脅性且積極組織戰鬥的團體首當胡塞組織。打擊胡塞組織不僅符合美國和以色列的利益與國家安全需求,亦可能改變2003年美伊戰爭後伊朗勢力滲透至阿拉伯半島的地緣政治生態。
強制外交應對伊核談判
美國軍事打擊胡塞組織實際也有助於為預定的伊核問題談判進行鋪陳。川普首次執政時就將伊朗列為中東的亂源,並退出俗稱「伊核協議」的「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以「極限施壓」(maximum pressure)的手段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目的就是逼迫伊朗與美國進行談判,阻止伊朗成為核武國家。川普二次執政後,中東問題關注的焦點除了加薩戰爭和胡塞組織威脅,實際也已啟動處理伊朗核問題的計畫。相較於拜登政府主張透過國際合作與多邊外交談判的處理方式,川普政府更傾向透過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來回應伊朗的核威脅。
川普在今年3月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採訪時就已公開要求伊朗必須針對核問題與美國進行談判,否則將面臨轟炸和徵收關稅的後果。在軍事準備方面,打擊胡塞組織雖有削弱「抵抗軸心」行動力和影響力的決策考量,在戰略上亦可視為是對之後運用「強制外交」進行伊核談判的軍事準備。此外,美國政府近日已將打擊範圍涵蓋伊朗和葉門的B-2匿蹤轟炸機部署至印度洋迪亞哥賈西亞基地(Diego Garcia Base),且數量為美軍B-2轟炸機數量的三分之一,戰略威嚇的意味極濃。另,除了原就駐紮在中東的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外,美國還調派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至中東,完成雙航母戰鬥群的戰略部署。美國政府也加派第二套的薩德飛彈系統(THAAD)至以色列,協助提升以色列的防空能力。伊朗政府最初雖拒絕了川普的軍事威脅和談判要求,但美國和伊朗雙方已於4月12日起,就核問題完成數次會談。
美國主導並更具談判優勢
中東問題多且複雜,但伊朗問題無疑是川普第二任期關注的重點,因為伊朗問題不僅影響區域國家彼此間的互動,也影響美國、中國、俄羅斯等域外國家的中東政策和利益。目前中東地區整體政治情勢發展對伊朗不利,且伊朗內部因為國際經濟制裁而面臨沈重的經濟壓力,這讓美國在談判上更具主導的優勢。美伊核談判若能有具體結果,以色列也能從中獲利,緩解伊朗成為核武國家所帶來的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