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5/07/03

川普亂流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影響

「川普2.0」無疑是全球各國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密切關注的議題。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whitehouse/54571440385/)
 

川普亂流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影響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當前全球政治與經濟情勢下,「川普2.0」無疑是全球各國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密切關注的議題,其潛在影響廣泛而深遠,特別是對全球永續發展而言,更可能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全球主要國家好不容易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下達成全球淨零的共識,而川普的回歸無疑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各個面向,包括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國際合作,以及社會公平帶來重大影響。

氣候變遷因應恐有加速倒退的風險

 川普政府在第一個任期內對氣候變遷的態度,已預示了其在第二個任期內可能採取的政策方向。他曾明確表達對氣候變遷科學的懷疑,並於2017年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儘管拜登政府已重新加入,但川普2025再次上臺後再次退出,且採取更激進的措施來削弱國內外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事實上,美國的缺席將確實嚴重削弱《巴黎協定》的權威性和實施效力。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的行動對全球氣候治理至關重要。其退出將打擊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信心,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更多國家對氣候承諾採取觀望甚至退縮態度。同時,美國可能減少對綠色氣候基金等國際氣候融資機制的貢獻,使得開發中國家在氣候適應和減緩方面的努力面臨資金缺口。這將使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程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並堅定支持化石燃料產業,將其視為美國能源獨立和經濟繁榮的基石。在川普2.0時期由於化石燃料的回歸,使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壓力倍增。儘管再生能源技術本身具備內生發展動力,且成本持續下降,但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由於對美國技術和資金的依賴,其能源轉型進程可能受到較大衝擊。這將導致全球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速度放緩,使得全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變得更加遙遠。

多邊合作式微加劇全球不平等

 川普政府一向奉行「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對國際組織和多邊協定抱持懷疑態度。在川普2.0時期,這種趨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帶來嚴重打擊。事實上,美國已經減少對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的參與和資金支持,甚至直接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的作法將降低這些機構在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方面的作用,特別是在全球健康、糧食安全、減貧和教育等領域。同時,我們也應關注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可能因「美國優先」政策而產生裂痕,特別是美國與各國關稅談判後,是否導致全球在應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共同挑戰時,更難以形成統一戰線和有效協調。

 川普2.0的政策傾向往往伴隨著對移民、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的強硬立場。這可能加劇美國國內的社會分裂,並對全球範圍內的社會公平產生負面影響。這將加劇環境不公,損害這些群體的健康和福祉,與永續發展目標中的「不會落下任何人」的原則背道而馳。特別是在國際層面上,如果美國減少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或者對全球移民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政策,將可能加劇全球不平等。

全球永續趨勢下川普亂流只是逆風

 川普2.0對全球永續發展的影響,預計將是負面且深遠的。其對氣候變遷的懷疑態度、對化石燃料的偏愛、對多邊主義的蔑視,以及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推崇,都將對全球應對氣候危機、推動能源轉型、加強國際合作和實現社會公平構成嚴峻挑戰。

 然而,我們也應瞭解全球永續發展的進程並非完全由單一國家的政策決定。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歐盟和日本,以及全球民間企業與組織已在應對氣候變遷和推動永續發展方面展現出堅定決心。例如:曾任紐約市長,也是富豪的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已表示願支付美國每年贊助《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金額。當年由他發起的「We Are Still In」,就曾率隊繼續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 如今該組織升級為「America Is All In」,已獲得近5,000家來自企業、地方政府、投資機構響應,繼續推動美國的能源轉型和氣候行動。由此可以看出2016年至今,國際社會、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公民社會的力量也在不斷壯大,仍將持續推動永續發展議程。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