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李明峻(Ming-juinn Li)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Published 2025/06/26

南韓總統大選結果對東北亞安保的影響

南韓人民在6月3日選出最大在野黨候選人李在明擔任總統。(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29876966938585084&set=pcb.29862796523335459&locale=ko_KR)

 

南韓總統大選結果對東北亞安保的影響

 

李明峻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在尹錫悅去年12月發動戒嚴失敗之後,歷經半年的政治動盪,南韓人民在6月3日選出最大在野黨候選人李在明擔任總統。原本南韓新總統上任前會有60天的交接期,但由於目前是尹錫悅遭罷免下臺而由代理總統執掌的情況,因此李在明於當選後翌日立即就職。由於是外交政策立場不同的政黨輪替,因此李在明的上任無疑將對東北亞局勢增添變數。

 由於李在明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在南韓國會擁有半數以上席位,南韓政壇時隔12年再次出現完全執政的局面,這為李在明提供主導政局的基礎,此點意謂著他將成為南韓近年來最具權力的總統之一。但另一方面,李在明對內要面對一個政治信任崩解、社會撕裂、經濟放緩的國家,對外則是外交政策實質上陷入空白的難題,必須處理複雜的國際經貿與安全結構,因此李在明勢必要面對多重的難題與挑戰。

李在明當選後的外交政策初探

 首先,雖然李在明選前的主張與尹錫悅南轅北轍,主張延續文在寅的共同民主黨路線,一向被認為是「反美日、親中朝」的立場,但由於選舉結果實際得票並未過半,甚至保守派若整合成功還可能逆轉,加上美韓關係是南韓外交安保政策的重中之重,因此李在明在這方面不至於做出天翻地覆的改變。在此情況下,他就職時表示將以「實用外交」推動南韓外交多元化,推進地區戰略並與全球南方國家合作,基於國家利益務實發展與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的關係,算是講出四平八穩的政策口號,但實際上會如何處理還有待觀察。

 其次,李在明在對中朝俄政策方面無疑將會轉變。尹錫悅在美中戰略競爭公開站邊美國,還參加美日韓峰會,加大美韓演習規模與強度,更與歐美共同對俄制裁,使得首爾和平壤、北京、莫斯科的關係漸趨緊張。針對此點,李在明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南韓的國防預算是北韓整體GDP的兩倍,擁有全世界排名前茅的軍事能力,將基於穩固的韓美軍事同盟,以「強大威懾力」應對北韓的挑釁行為,但也承諾將重啟與北韓的對話,推進恢復韓朝軍事熱線等,透過交流合作建立韓半島和平局勢,因此他對川普(Donald Trump)表示有興趣再與金正恩接觸相當讚賞。

 同時,李在明在對中關係上展現傾向和解的態度,他說中國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2024年中日韓三國更同意加速FTA談判,因此將對中國採取「實用主義」政策,穩定處理韓中關係。如刻意無視中國在黃海爭議水域(暫定措施水域,Provisional Measures Zone,PMZ)擅自設置海上設施和浮標,以免激起南韓國內的反中情緒,因為南韓是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主辦國,擔心習近平因此取消出席APEC峰會。此外,李在明也主張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曾「高度評價」川普提出結束俄烏戰爭的目標,希望藉此舒緩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

美中戰略博弈下的南韓外交困境與同盟壓力

 然而,川普目前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立場,並施壓盟友採取一致策略,日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香格里拉對話即表示,北京確實準備動用軍事力量來改變亞洲的力量平衡,中國正試圖成為主導並控制亞太地區的霸權勢力,並對臺灣構成急迫的威脅,因此呼籲亞洲國家增加國防開支,與美國合作以防止戰爭爆發。相對之下,李在明想對中國採取「實用主義」政策,很可能使南韓與美國立場不同,如何處理與美國間的盟友關係,以及在美中日俄四強間尋求平衡,將是李在明的重大課題。

 再者,由於尹錫悅下臺是因為企圖聯合軍隊戒嚴,因此除調查去年戒嚴真相和懲處相關人等之外,「軍隊改革」將是新政府的首要任務,尤其是情報司令部等軍事情報機構的改革,以及強化國防部門(特別是部長)的文官控制原則,這部分也會影響到與駐韓美軍的關係。更何況駐韓美軍目前正進行角色調整,近年北韓不但擁有核武,也強化傳統武力,更與俄羅斯締結同盟關係,韓半島周邊軍事緊張正在提升,但美國因戰略考量強調美軍靈活性,駐韓美軍可能調整因應北韓的部署態勢,轉變為牽制中國等其他任務,但李在明的基本態度是「國家利益優先」,絕不介入他國紛爭,此點將成為美韓同盟的新課題。

對日外交的現實轉向與臺韓互動的戰略冷處理

 由於李在明將調整南韓的外交安保等重要政策,因此日本相當關注他的對日態度。雖然李在明曾說過日本是「敵對國家」,但他在這次選舉過程中聲稱對日本人印象很好,強調日本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但實際上他在日本政商界都沒有人脈。只是李在明當選後經濟課題將是一大考驗,加上他曾說過「理念無法當飯吃」,顯示其非常重視實際利益,因此李在明雖然做不到尹錫悅對日政策的程度,但應不至於像文在寅那樣挑起日韓衝突。

 至於臺韓關係方面,當然無法期待李在明會有所作為,但考慮到近年來反中情緒已在南韓社會蔓延,甚至已經取代長期宿敵日本,成為最不受信任的鄰國,李在明為避免成為政權失衡的過渡象徵,應該會像文在寅那般冷處理,而不會做出太過髮夾彎式的政策改變。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