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李明峻(Ming-juinn Li)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Published 2025/04/28

尹錫悅遭彈劾下臺與東北亞安保情勢

目前聲勢最高的李在明若當選,韓國未來的外交、政治、軍事安全走向必然會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373312132283933&set=pb.100000955155655.-2207520000&type=3&locale=ko_KR)

 

尹錫悅遭彈劾下臺與東北亞安保情勢

 

李明峻

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發長

 

 儘管面對北韓和俄羅斯結成軍事同盟的威脅,以及來自美國的25%關稅重擊,韓國格外需要政治穩定來因應眼前的危機,但由於社會存在保守與進步的對立,加上韓國憲法為避免重蹈過去軍事獨裁的覆轍,讓國會以彈劾權對抗總統的人事權,總統以否決權抵擋國會的立法權,再規定總統的戒嚴特權和國會的取消戒嚴權形成制衡,結果導致總統與國會激烈對抗,終於在兩派的極限操作下,搞成魚死網破的局面。

 韓國在20年內已經彈劾三位總統,由於沒有設置副總統的職位,因此當4月4日憲法法院通過彈劾案後,尹錫悅的總統職務即刻被罷免,韓國須在60日內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然而,依目前韓國政治情勢來看,雖然在野的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當上總統的可能性頗高,但韓國社會恐將繼續走向極端對立,民意撕裂的現狀並不會改變,看來除非修改憲法,否則保守派與進步派的「民主內戰」仍將持續。問題是在韓國這樣的政治變動下,會對東北亞的安保情勢造成何種影響?

李在明外交主張與尹錫悅路線之對比

 首先,若李在明當選,恐將反轉尹錫悅以親美日為主的外交路線。由於李在明主張「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自主均衡外交」,強調和緩與北韓關係,強烈支持陽光政策,主張重啟南北韓峰會,以和平對話來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批評尹錫悅不必要地加劇與中俄朝的緊張關係,因此他執政後可能與文在寅執政時期相同,傾向調整與美日的聯合軍演,以免引起北韓的激烈反應。

 特別是李在明反對在韓部署薩德,他認為薩德只有48枚導彈,無法應對北韓千餘枚導彈的威脅,而且韓國超過一半的地區和人口位於薩德保護的區域之外,薩德不能遏制北韓,反而可能讓朝鮮半島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還導致中國對韓國進行經濟制裁,因此聲稱如果當選將取消薩德部署,收回韓軍作戰指揮權,這將對東北亞安保情勢造成極大影響。

日韓關係正常化之路面臨潛在挑戰

 其次,李在明曾表示日本不僅曾經侵略過朝鮮半島,還在獨(竹)島問題上不斷挑釁,日本實際上是韓國的敵國,他也站在抗議日本將福島核廢水排入海中的前線,批評美日韓海上聯合演習,將導致「日軍進駐朝鮮半島,旭日旗再次在半島升起」的日子到來,主張廢除日韓2015年簽署的《韓日慰安婦協議》、廢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因此雖然今年是兩國邦交正常化60週年,日方原本期待藉此增進日韓關係,但若李在明上臺勢必造成日韓關係的大變動。

 再者,有別於尹錫悅認為「握有確實的遏阻能力才能維持和平」,李在明認為應該減少對鄰國大國的刺激來保全韓國的和平,提出烏克蘭被入侵是因其謀求加入北約而刺激俄羅斯所致,因此批評尹政府一心親近美日而不理中國的做法,認為「不應招惹中國」而加劇雙方緊張關係,他也因認定美國是透過薩德封鎖中國出海口、窺測中國秘密而反對部署,所以他若上任會改善對中關係,讓中方認為其在朝鮮半島利益不會受到影響,同時也希望中方勸服北韓不要動輒以武力威脅韓國。此外,他一再重申「臺灣問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認為韓國沒必要深入參與兩岸關係,難怪美日會擔心韓國未來的走向。

李在明外交論述之調整與務實轉向

 毋庸置疑地,目前聲勢最高的李在明若當選,韓國未來的外交、政治、軍事安全走向必然會受到影響,但隨著成為下任總統的機會愈來愈大,李在明的涉外發言近日也有所轉變,似乎正設法擺脫其長期的親中、親朝、親俄形象。他「高度評價」川普提出結束俄烏戰爭的目標,甚至提出應加強韓美同盟,鞏固自由民主陣營一員的責任,認為韓美日合作體制應該繼續,同時對川普希望再次與北韓金正恩接觸表示讚賞,期待川普能緩解南北韓危機,帶來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及和平。

 由於美國是韓國最大的安全後盾和貿易順差國,加上川普總統強勢回歸,因此韓國未來無論誰當選總統,都勢必要與川普政府談判,也必須回應韓國民間期待,處理眼前的經濟社會問題,如何在價值外交與地緣政治之間取得平衡,在外交及安保方面讓韓國內外都感到安心,將是韓國下任國家元首必須處理的重大課題。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