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1/09/08

賀錦麗訪問新加坡及越南,美國試圖挽回盟邦的信賴

 

一、 賀錦麗在阿富汗撤軍危機中出訪的意義

(一)行程規劃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8月20日啟程訪問新加坡與越南,23日與李顯龍總理舉行會談,會後雙方舉行記者會,在安全合作方面賀錦麗表示,訪問新加坡目的為加強「自由、開放」印太區域的共同願景,以及重申東南亞和平與穩定的共同利益。賀錦麗24日行程還包括參訪樟宜海軍基地,並登上停靠在該基地的美軍艦艇,她表示這除了象徵美國與新加坡強勁的安全合作,也象徵美國對區域的安全承諾。24日晚間賀錦麗轉赴越南展開3天訪問,25日分別與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和越南總理范明正會面,她表示美方將支持越南增進南海的海洋安全,以面對中國與日俱增的威脅,並協助越南對抗疫情與發展經濟。8月26日發生阿富汗喀布爾機場恐怖攻擊造成正在執行撤離任務的美軍13人與上百名阿富汗人死亡,震驚國際,也使拜登的撤軍計畫遭受盟國的質疑,如此背景更凸顯賀錦麗出訪東南亞穩定盟國信賴的重要性。

(二)預先規劃美國深化與星、越合作之議題

從美國白宮網站公布的三則有關賀錦麗在新加坡及越南的報導可看出,這次訪問事先已規劃好了討論議題,目的在於深化美國與星、越關係。

和新加坡討論的議題很多,包括:(1) 合作應對氣候危機;(2)新時代網路安全合作;(3)啟動美、星增長創新夥伴關係;(4)啟動美、星供應鏈對話;(5)推進健康安全;(6)面臨共同的安全挑戰;(7)加強和平探索太空的國際規範;(8)深化民心相通。由於新加坡不是南海主權聲索國家,賀錦麗並未和李顯龍公開談及中國在南海威脅鄰國問題,但她視察駐防樟宜港的美軍艦艇時談及美國是新加坡軍事訓練基地,表明了美、星兩國在安全合作的實質意義。她在與企業界演說中特別闡述美國的印太戰略內容,強調在新加坡、東南亞和整個印太地區的夥伴關係是美國的重中之重。賀錦麗也特別提到南海,並強調中國脅迫、恐嚇與聲稱對南海絕大部分擁有主權之行為是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面對中國威脅美國與其盟友和夥伴應站在一起。

至於在越南討論的議題就相當廣泛,賀錦麗首先強調此行是要建立一個強大、繁榮和獨立的越南與一個自由、開放、健康和有彈性的印太地區的承諾,包括:(1)共同應對COVID-19 和健康安全,賀錦麗宣布美國將再捐贈100萬劑輝瑞疫苗給越南,並共享 COVID-19 監測資訊、成立CDC東南亞區域辦事處;(2)應對氣候變遷保護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加速氣候智能型農業等;(3)發展援助和市場准入合作;(4)促進婦女和少數民族擁有的企業;(5)支持越南經濟轉型;(6)降低美國出口產品關稅;(7)人權與公民社會;(8)促進民間社會和草根倡導;(9)解決戰爭遺留問題:美國承諾額外提供 1,750 萬美元用於調查和清理未爆彈藥,並提升國家地雷行動中心建設能力;(10)對越戰殘疾者的支持;(11)安全合作:美國支持越南加強海上安全和執法能力,兩國確認繼續致力於高層安全合作,以支持一個強大、繁榮和獨立的越南,包括太平洋夥伴關係,以及包含航空母艦在內的美國船隻之訪問、加強海岸警衛隊夥伴關係等;(12)擴大人道主義和災難應對合作:美國和越南承諾在越南軍方和國防部之間建立醫療交流,擴大人道主義和災難應對能力,同時合作推進對士兵、退伍軍人和人民的重症照顧;(13)成立越南和平隊;(14)支持高等教育:美國國際開發署宣布了高等教育改革合作夥伴關係。

二、 對賀錦麗此次訪問的評價

從賀錦麗在這次訪問的講話中可以清楚看出,深化與新加坡和越南的關係以消除拜登在阿富汗撤軍遭遇的批評,重振盟邦與美國信賴關係是此次出訪的目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直言,美國如何在亞太重新部署是各國關注重點。而她與新加坡和越南元首討論的議題,事實上都直接深入到彼此的內政建設合作問題,並獲得兩國肯定:

(一) 賀錦麗強調對抗中國威脅,星、越兩國肯定

在新加坡與越南的會談中,賀錦麗都是採取先內政建設合作,後外交抗中的模式深化與兩國的合作關係,將合作的議題以對抗中國貫穿。尤其是她在新加坡的演講批評中國在南海對周邊國家的威脅,星、越兩國是肯定的。

(二) 深化雙邊的內政合作關係

賀錦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外交安全重心移往印太地區鋪路。新加坡是東協的國際情報站,也是美、中兩大區域外大國安全政策的發言舞台,星、越兩國與美國有實質的安全合作,又與中國有經濟合作關係,是東協國家觀察與區域外國家關係的指標性國家。賀錦麗在新加坡提到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的智慧城市合作、網路安全合作、供應鏈合作的經濟關係建構及太空合作等;在越南提到COVID-19 和健康安全合作,大有與中國的「疫苗外交」競逐的態勢。此外,最深入的合作議題是對美國在越戰時造成之殘疾人民的救助,這是深入越南民心的「遲來援助」。另外,就是對越南人權的關注,賀錦麗深知越南政府較不重視人權,故避開人權而採取人道救援合作方式,以倡議教育合作、成立越南和平工作隊等方式表達美國對人權議題之重視。至於氣候變遷及太空合作等都是採用因地制宜方式深化雙邊關係,這是賀錦麗這次訪問的特點。整體而言,賀錦麗與兩國討論的議題是共識大於分歧。

、 賀錦麗此次訪問的意涵及後續影響

(一) 賀錦麗此次訪問意涵

就時機而言,賀錦麗此次訪問是戰略性穩定美國盟邦的信賴,以在印太地區共同對抗中國;戰術上則是深化美國與兩國的合作關係,包括拜登推動的氣候變遷國際合作與對抗疫情等,拉攏盟邦共同對中國施加壓力。尤其是在南海議題方面,從白宮報導內容可以看出兩國是肯定美國的政策,賀錦麗此次訪問其實是穩定與盟邦關係對抗中國之旅,其戰略意涵涵蓋民主對抗中國集權體制競逐的所有內涵,故賀錦麗可說相當成功地鋪陳了拜登的戰略布局。

(二) 對美中印太競逐後續影響

賀錦麗這次訪問對美中印太競逐是幫美國加分之旅。拜登在阿富汗撤軍之際遇到喀布爾機場恐怖攻擊讓盟邦對美國的信賴蒙上陰影;中國在東南亞的「疫苗外交」因疫苗出問題也受挫,加上一帶一路經濟援助緊縮遭致各國批評。其實,美中兩國在印太地區的競逐都是受挫的,只不過美國在阿富汗受挫是因為恐怖組織的攻擊,會導致各國在對付恐怖組織加強合作;而中國之挫折則是因為自己要與美國競爭所導致。兩相比較,中國其實在戰略前景是略遜一籌,國際社會會支持美國反恐,而不會肯定中國為自身利益競爭。何況在南海主權競逐方面,中國是寄望於南海國家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來排除區域外國家的介入,這在中國不斷強化軍事力量之下南海國家自然不願意與中國合作;相對地美國倡議的南海國際化是符合各國利益,南海國家把中國的政策與美國做比較,是會選擇美國的方案。更何況賀錦麗這次深化與星、越的內政合作後續會擴大與其他南海國家合作,使中國的戰略處於競爭劣勢。

四、各界對賀錦麗此次訪問的反應與評論

整體而言,對賀錦麗訪問的評價可分為三方面:

(一)雙邊的經濟合作:她因地制宜地按照新加坡發展智慧城市的規劃,提出氣候變遷的合作倡議以及區域供應鏈合作的經濟政策;對越南則提出救助因越戰導致的殘疾人士、掃地雷援助合作、人道救援和平工作隊等倡議。媒體對這些活動的報導大都是肯定的。

(二)拜登的全球化合作倡議:賀錦麗提出的氣候變遷與疫情合作政策,這方面新加坡是比較先進,可以就先進技術合作;越南是需要援助的國家,所以提出的都是屬於援助性的政策,包括對因氣候變遷受到災難性影響的湄公河合作、疫苗援助及開發監控等合作。其中一致性的政策就是拜登推動的氣候變遷合作,顯示賀錦麗這次訪問有拉攏東南亞國家一同對中國施壓的意義。

(三)在對抗中國方面倡議:這方面美國及西方媒體報導較關注,美國媒體甚至直言賀錦麗此行以對抗中國威脅貫穿始終,美國仍是全球領導者、是南海航行自由的領頭人,對美國鞏固在印太地區實力以對抗中國等報導媒體都是正面評價。

總之,從各方的反應可以看出賀錦麗這次訪問是肯定大於負面批評,其實她在新加坡與越南的倡議也是東南亞國家期待並想要的,是東協正在倡議的區域發展政策,美國僅是順水推舟以新加坡和越南作示範吸引其他國家的興趣,未來美國肯定會將這些政策擴及東協其他國家,影響力也會隨之提升。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