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4/03/11

「慕安會」聚焦援助烏克蘭關注熱點地區中國都無貢獻

一、2024年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要點

  (一)「多輸」的報告標題引起關注

    2月16至18日,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簡稱「慕安會」)在德國舉行,根據主辦單位發布的《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標題是帶著問號的「多輸?(Lose-Lose?)」,令人對今(2024)年世界情勢變化不敢樂觀。報告提到當前越來越多國家面臨「多輸」局面,各方關注的甚至不再是誰能得到更多,而是誰能虧得更少。這份報告警告,後冷戰時代關於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樂觀主義已經消散。在地緣政治加劇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許多國家不再關注全球合作的整體利益,而是越發擔心自己的相對收益少於其他國家,產生的「多輸」悲觀意識已經出現在諸多領域。今年報告內容關注當前熱點地區問題,分別是東歐、中東及印太,另外,「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也在報告中被提及,尤其是世界經濟的分裂使得低收入國家的負擔增加,對很多全球南方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和平帶來的好處似乎沒有獲得。

(二)反對普丁的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之死引起各國關注

    儘管今年度的報告在會議前就寫好供各國參考討論,但在會議舉行前發生反對普丁(Vladimir Putin)的異議人士納瓦尼(Alexei Navalny)在北極監獄死亡,舉世震驚;以及烏克蘭戰爭即將屆兩週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親自參加會議請求各國繼續援助,各國在討論時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俄烏戰爭,對以哈戰爭的討論則較少。而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外長王毅會晤時,討論的焦點是美中關係改善與穩定印太地區及臺海和平,這些都是會議期間關注的重點。

二、歐洲國家的安全挑戰

  (一)歐盟對美國今年11月選舉川普可能勝選的憂慮

    歐洲政壇對於今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焦慮也反映在今年的報告中。在報告文本中6次提及了川普(Donald Trump),顯示歐洲國家對川普如果勝選將會重蹈2016至2020年歐美關係惡化的夢魘,揮之不去。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也參加會議,2月16日她在會議上發表講話向美國的盟友重申,美國仍然是可以信賴的力量,並試圖平息川普發表鼓勵俄羅斯攻擊拖欠軍費的北約成員國的言論所引起的巨大爭議。歐洲輿論擔憂的是,倘若目前在共和黨初選內佔據明顯優勢地位的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下一屆美國政府對北約和對烏克蘭戰事的態度或會有較大轉變。目前在美國國會已經陷入僵局的援助烏克蘭撥款,屆時也可能會面臨更大阻撓。

(二)匈、土親俄影響北約團結

    北約國家中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與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兩位元首因為著眼於獲得俄羅斯能源利益,而且都和普丁有很好的長久情誼關係,最近都反對瑞典加入北約。艾爾段反對的原因是不滿瑞典對該國境內活動庫德工人黨(PKK)未嚴格管制;奧班因為瑞典批評該國的民主問題而動怒反對。在北約討論對烏克蘭的援助500億歐元時,奧班是反對。去(2023)年10月中旬他還參加中國主辦的「一帶一路」國際會議,與同時參加的普丁會晤時還是反對,經北約成員國集體施壓最後妥協。這些也使得一些人將匈牙利稱為俄、中植入西方的「特洛伊木馬」,破壞北約團結。

三、俄羅斯入侵兩週年澤倫斯基將國際關注焦點轉回援助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月16日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會晤,簽署了一份長期安全承諾協議,内容包括德國2024年再向烏克蘭提供70億歐元的支持,協議包含武器交付、緊急磋商機制等。同日,澤倫斯基也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簽署合作協議,這份10年安全協議內容包括法國承諾在2024年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訓練士兵及多達30億歐元軍援。出席「慕安會」的澤倫斯基發表講話時,特別對從東部前線戰略重鎮阿夫傑耶夫卡(Avdiivka)撤軍的決定表示是「正確」的,同時呼籲各國投入更多軍事援助,敦促西方盟友加快重型武器和彈藥的交付。

四、王毅參加「慕安會」目的:強化與歐盟關係

  (一)王毅訪問德、法、西與俄羅斯

    中國去年參加「慕安會」時將自己定位為衝突中潛在的和平締造者,但並沒有產生實際的結果。當時提出的衝突「政治解決」計畫,因為該計畫要求在俄羅斯軍隊不事先撤軍的情況下停火,被廣泛批評為幫助莫斯科鞏固其侵略領土成果。今年中國宣稱王毅是接受德、法、西與俄國邀請出訪,並分別與四國元首會面,他們都在近年來受邀訪問北京與習近平會晤。德、法、西是中國與歐盟交往重點國家,王毅的目的是強化與三國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針對歐盟正在考慮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歐洲的供應鏈「降低」來自中國的風險,確保關鍵技術的安全,並保護市場免受中國壓低價格的「傾銷」。北京認為歐盟政策過度受到美國的影響,王毅試圖在會議中反擊此類措施,並警告那些試圖以「去風險」之名將中國拒之門外的人,將犯下歷史性錯誤。另外,王毅亦會晤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強調中國堅持政治解決戰爭問題,堅持勸和促談,不借機漁利,不向衝突方出售致命性武器。最後,王毅訪問俄羅斯結束這次歐洲的行程。

(二)中國的中東政策就是「無作為」

    根據王毅闡述中國對以色列和哈瑪斯衝突根源的看法,在於巴勒斯坦始終未能實現建國夢想。中國認為:一是立即停火止戰、二是確保人道救援、三是釋放所有扣押人員、四是召開國際和會,重啟「兩國方案」,最終實現以、巴兩國和平共處、阿拉伯和猶太兩民族和諧共存。王毅把好聽的話都說盡了,卻無解決衝突的對策,「兩國方案」國際社會已經提出很久,聯合國介入斡旋幾十年仍無法解決,中國去年才開始提出,之前又沒有任何作為與貢獻,怎麼會有說服力?事實上,從近年來中國與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發展的能源合作計畫,都是著眼於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考量,中國對以哈戰爭和俄烏戰爭態度與策略一樣,袖手旁觀、不捲入爭端,最後想要漁翁得利。

五、美國繼續努力援助烏克蘭外 重心在穩定印太及臺海和平

    美國今年參加「慕安會」是採取守勢策略,原因有三:一是美國會從去年10月對包括烏克蘭的援外法案1,016億美元資金還在卡關中;二是以哈戰爭沒有停戰的跡象,美國在聯合國又反對停戰協議,多發言會被指責;三是國內總統大選反對援助烏克蘭的川普聲勢上漲,令許多北約國家持觀望態度。中國外長王毅是趁著歐洲國家的擔心,拉攏歐盟主要國家的信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16日在「慕安會」與王毅舉行會晤,雙方就美中關係、臺灣、南海、北韓以及中東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布林肯目的是要維持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拜習會」以來,兩國高級官員之間保持頻繁的接觸。王毅在1月26至27日在泰國曼谷與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舉行過會談;另外,美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今年初也通了電話,兩國商務部與財政部之間的工作小組也分別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議。布林肯強調繼續落實兩國領導人會晤的承諾之重要性,包括在禁毒合作和軍事交流上的進展,也強調維護臺海、南海與印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布林肯與王毅此次會晤是臺灣今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以來,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