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05/31

中國介入俄烏戰爭談判提出和平倡議分化歐美民主同盟

一、德法期待中國就促進烏克蘭和平有更多貢獻

    5月15日中國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前駐俄大使李輝率團接連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及俄羅斯,與各方就以政治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進行溝通。中國先前提出之「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並未提及烏克蘭最期待的目標,亦即俄國撤軍,而這完全是因為俄國總統蒲亭毫無撤軍打算,中國倡議以外交對話解決危機也因此被質疑對促成和平沒有作用。5月9日及10日,德、法兩國外長與會晤來訪的中國外長秦剛時,都指出中國可利用與蒲亭的關係為烏克蘭和平做更多事。但從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呼籲烏克蘭與俄國談判迄今,每當俄軍攻擊烏克蘭造成傷亡時,中國總是袖手旁觀,毫無關懷表示;反倒是利用中俄既有的合作機制,向俄國表達兩國緊密情誼。中國之所以如此,其實可從3月7日秦剛上任時的發言內容看出端倪,他表示,華盛頓如不改變對中政策路線,中國與美國的衝突和對抗將不可避免。而中國的外交政策基調是,只要美國加劇雙邊緊張局勢,其將捍衛與莫斯科的密切夥伴關係。因此,儘管中國提出之「和平倡議」對自身並不完全有利,在清楚中國介入促和之根本原因為「對抗美國」的前提下,俄國仍選擇尊重中方立場。5月4日秦剛參加「上合組織」外長會議時,即向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表示,中方將堅持勸和促談立場,與俄方保持溝通協調;拉夫羅夫則回應,俄方重視並贊同中方原則與立場,願與中方坦誠地保持密切溝通。

    一年多來,澤倫斯基的期望就是習近平介入說服蒲亭停止侵略戰爭,但兩人通話以來俄軍對烏克蘭炮火未歇,中國更加強與俄國合作,同時維持所謂「中立」立場,足見「和平倡議」形同白紙。

二、中國任命「親俄」的李輝為特使將使情勢不樂觀

(一)中國不敢要求俄國自烏克蘭撤軍

    中國外交部早先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聲明,雖然部分內容明顯偏袒俄羅斯,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中國願意開始討論烏克蘭和平是好的開始。前述文件第一條即強調:「國際法原則應受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應受保障。」但俄國從一開始就未尊重聯合國憲章,以武力侵犯烏克蘭、對炮火中死傷的平民毫無人道救援、對全球糧食危機更是無動於衷。而一年多來中國只關注習近平與蒲亭的友好關係,不管烏克蘭人民的死傷,更不敢對蒲亭提及撤軍一事,倡議以政治解決危機之文件亦毫無作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即警告:「中國如不推動俄國自烏克蘭撤軍,歐盟與中國關係將無法正常發展。」秦剛與德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烏克蘭問題上甚至發生爭論,因為貝爾伯克認為中國宣稱中立,意味著站在侵略者那邊。

(二)任命李輝為特使將使推動和平不樂觀

    習近平任命中國前駐俄大使李輝為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於5月15日開始率團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及俄國,展開溝通協調之旅。李輝2009至2018年擔任駐俄大使長達10年,是曾獲蒲亭頒授「友誼勳章」的「俄國通」,由他擔任調停俄烏戰爭的特使,是中國給俄國的一顆「定心丸」,某種程度上有助消除俄國顧慮;但對歐美國家而言,李輝能否不偏袒俄國實在令人懷疑,總的而言,由李輝執行和談任務應該很難達到和平目標。

三、習近平企圖分化歐美民主同盟合作關係

(一)德法領導人因「經濟不與中國脫鉤」訪問北京,習近平給予重大利益

    對歐盟國家而言,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前,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雖有衝突,但還沒到達須完全「脫鉤」的地步,修補關係還是有可能。這可從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中,歐洲各國對王毅提出「和平倡議」表示興趣,並希望中國有所作為見得。歐盟國家對中國的立場基本上是不願俄烏戰爭限制雙邊經貿關係發展,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宏及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不久前都已訪問中國,德、法亦分別與中國簽訂經濟協議,而習近平給予兩國重大經濟利益的主要目的就是利誘歐盟國家,使其外交政策不跟著美國走。

(二)秦剛訪問德、法、挪威三國分化其與美合作關係

     5月8至12日,秦剛訪問德、法、挪威三國,先前習近平給予德、法重大經濟利益,秦剛就藉著訪問拉攏各國,試圖分化歐美民主同盟關係。而挪威雖非歐盟成員國,卻是北約成員國,且亦有不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思維,因此中國也有意分化其與美國關係。對中國而言,針對烏克蘭危機提出「和平倡議」的目的在於分化歐美合作關係,具反對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利己意圖。歐洲在與中國政經對抗議題上,步調與美國不完全一致,中國就是利用這種落差,見縫插針,實現弱化美國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四、烏克蘭的反攻與和平前景

(一)烏克蘭反攻美歐國家希望其勝利

    美歐國家早就希望中國能介入調停,但習近平遲遲不採取行動,直到4月21日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言論引發軒然大波,方才與澤倫斯基通話並派遣特使介入。根據美方分析,戰爭如持續,美歐國家對烏克蘭的軍援支持度可能下降。北約國家雖曾表示將支持烏克蘭至戰爭結束,但媒體披露,美國在烏克蘭反攻取得預期進展,奪回南部重要領土後,將試圖促成和談,目前軍事援助烏克蘭旨在讓基輔得以在談判桌上處於更有利地位。長久以來,美國認為所有戰爭都可以在談判桌上結束,但前提是俄國也必須對談判有興趣。而美歐國家認為,一旦俄烏戰爭陷入僵局,支持烏克蘭的熱度將難以持續,這是他們希望中國介入調停的主因。目前美、中、俄、烏及北約對未來情勢發展都保持緘默,不過無論烏克蘭軍隊能否從反攻中奪回領土,正如同5月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在華盛頓舉行之記者會中所言,美歐都將繼續支持烏克蘭。

(二)能戰才能和,和平前仍須取得一定戰果作為談判籌碼

    目前烏克蘭方面還未取得重大戰果,俄國也無意自占領地區撤軍,雙方僵持著等待中國介入促成談判。但烏克蘭未來如無法從反攻取得戰果,蒲亭不可能按照澤倫斯基的條件和談,也就是說,烏克蘭必須於和談前取得一定戰果,否則只能令侵略者予取予求,畢竟中國絕不敢要求蒲亭讓步,這可說是俄烏戰爭給世人最大的啟示。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