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4/11/22

美國總統選舉川普獲勝美中關係與印太安全發展趨勢之蠡測

一、美國總統選舉川普打「經濟牌」勝出

    11月6日,美國舉行總統選舉,共和黨前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對決競選,川普獲得312:226選舉人票勝選。根據大多數媒體的分析,影響選情最突出的是通貨膨脹,物價持續高漲,令美國人民生活費持續高漲,苦不堪言,超越各項選舉因素對選民的影響,共和黨利用這項因素,將選前形象受爭議的川普從上次選舉落選而攻擊國會的暴力者形象,轉型成拯救美國人民脫離經濟惡化環境,可以改變的救星;相較於民主黨雖然一直宣傳就業機會不斷增加,經濟成長逐漸升高,卻敵不過人民對物價不斷升高的恐懼,整體而言,共和黨對美國社會環境的判斷是正確的,尤其下列三項因素是川普獲勝原因:一是美國人民對以哈戰爭激起社會對立示威抗議不斷,但經濟艱困已經超越族裔對立,以色列裔和阿拉伯裔美國人大都把選票投給川普;二是移民美國的拉美國家少數民族移民也因為生活困境,使得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國夢」破滅,大多數也支持以改善經濟為訴求的川普;三是美國黑人一向是民主黨的支持族群,也因為經濟一直沒有改善物價持續上漲,這次也改投川普希望能改善生活。這三項因素的轉變,使得在墮胎權、政治民主與女權等議題都占上風的賀錦麗輸掉這場選仗。

    也有媒體稱,賀錦麗受到拜登(Joe Biden )總統81歲年紀,又常說錯話的影響,是導致敗選的主因。和川普第一次電視辯論後,拜登步履蹣跚暴露在全國人民前,每個人都知道他已經年邁,絕大多數人民不贊成他再擔任總統,他卻仍堅持參選,一再拖延,使他年齡相關的缺陷,變得非常突出。由於賀錦麗等待太久,使得她失去足夠時間造勢宣傳提高知名度而敗選。其實,美國目前經濟環境是不利於民主黨,物價一直上漲,人民生活日益艱困,民心思變,已經超越所有的爭議問題,難怪媒體稱,川普贏得這場「經濟決定一切」的選舉。經濟環境惡化是全球性問題,連歐洲國家和日本國會選舉,甚至是中國,都逃不過經濟問題對執政黨的嚴峻挑戰。

二、川普當選對印太地區安全情勢的衝擊

(一)不重視民主對抗極權專制的軍事擴張威脅

    川普一直打著「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旗幟,強調美國的經濟利益優先。要達到目標他採取的方法大致有二:在國內減稅,取消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教育補助等政策;在國外,對來自中國的貨品課徵60%高關稅,對歐洲國家課徵10%;另要求同盟國家大幅提升防衛費,不再免費保衛盟國安全,減少美國的開支。在這些政策氛圍下,川普並不在意盟國是民主或是獨裁,甚至稱讚普丁(Vladimir Putin)、習近平和金正恩了不起、還與匈牙利奧班(Viktor Orban)總理交好。在外交政策上,和拜登政府強調與同盟國家共同協商合作的「多邊主義」外交不同,川普強調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單邊主義」外交,他對聯合國、北約、G7等國際組織的作用,不以為然,他將再度退出「巴黎協議」氣候變遷的全球合作,對於地球暖化的說法,斥之以鼻;對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屑一顧;至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倡議貿易自由化,川普認為不利於美國經濟等等。未來四年,拜登總統倡議的民主同盟國際合作,將為之一變,民主價值觀不再是團結同盟國合作對抗極權專制國家軍事擴張威脅力量的核心要素。

(二)美中關係經濟競爭將趨嚴峻

    川普執政後在經濟上影響最大的是中國。11月6日,習近平在祝賀川普勝選時,同時警告美國與中國會因對抗而受損,因合作而獲益,透過達成協議可以避免破壞性的關稅戰。對中國而言,未來的經貿政策是趕快脫離對美國市場依賴,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吸引外資的大市場,這當然要改善中國本身的經濟環境,尤其是將中國內需不足的問題徹底解決,目前中國已經從解決地方政府債務著手,刺激人民消費增加需求,以及解決中國房地產業問題,希望根本改變中國的經濟環境。11月8日,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人大常委會會議記者會表示,從2024年開始,中國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款中,安排8千億元人民幣,專門用於化解債務,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兆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兆元新增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解債務資源10兆元。未來若川普加大向中徵稅,美中關係經濟競爭將趨嚴峻。

三、美中關係對亞太地區安全環境影響

(一)重視經濟上「美國優先」忽視中國軍事擴張的威脅

    川普強調「美國優先」並沒有同時要對手國停止軍事擴張,反而是對盟國強調美軍不再提供「免費的保護」,同盟國必須提高防衛費用給駐紮該國的美軍,這是「在商言商」的經濟行為,同盟情誼淡薄,會導致盟國不願意再提高經費給美國軍事基地使用,甚至要求撤離基地。美國也很難再利用軍事力量保護在海外的經濟利益,是相互損失。以日本沖繩美軍基地而言,當地居民一直要求美軍基地撤離該縣境,讓當地居民發展經濟,甚至歡迎中國到該縣投資,繁榮經濟。如果按照川普的美國優先思維,美國在東亞最大的駐軍基地將要完全歸還日本,他在東亞地區的經濟和戰略利益將會處於安全受威脅的困境。事實上,川普經濟化的外交思維,是很少考量到中國已經在擴張軍事,威脅美國和盟邦安全利益的事實。其實,限制日本不可增強軍事力量、限制臺灣發展軍備,只能向美國軍購不得向其他國家採購、限制東亞盟邦不能發展核武器等,都是美國。既然反對盟國自主發展軍備,又要索取龐大的「保護費」,顯示出川普的美國優先,其實是矛盾的且與實際情況是脫節的主張,特別是中國的軍事擴張是他稱讚的習近平堅持的政策,這一點相信共和黨智庫和川普的外交智囊都很清楚。

(二)中國還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但臺灣需自立自強

    臺海安全穩定,在過去四年是美國和同盟國家有很高共識的議題,現在即將面對川普執政的挑戰,會不會改變?盟國都拭目以待。特別是川普曾經讚美習近平統治幅員廣大人口眾多中國偉大,這樣的讚美無疑是給習近平獨裁政權正當化,也弱化同盟國家與中國抗爭保衛自己領土意志,甚至他們可能私下和中國妥協,讓印太地區的美國同盟國合作出現裂痕。在這種氛圍下,臺灣只有自立自強增強抵禦中國侵略,這是必然的趨勢。

四、川普主觀的美國利益將使安全情勢難預測

    川普即將上任,如何處理目前全球三大安全問題正受矚目。一是結束俄烏戰爭使歐洲恢復平靜;二是結束以色列與哈瑪斯、真主黨的戰爭使中東平靜;三是中國在印太地區軍事擴張威脅區域安全的國際合作能否持續。拜登政府重視「多邊主義」外交,同盟國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在美國外交決策中具影響力;川普重視「單邊主義」,以個人主觀看法考量美國利益優先,難預測。川普如何處理全球三大安全問題?拜登將世界分成民主與專制極權兩區塊,以團結民主國家對抗極權專制,尤其是對普丁與習近平,拜登是極度貶抑;而川普卻稱讚他們。在未來可以預見,國際環境將會是敵友界線模糊景象,尤其印太地區安全情勢發展,難預測。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