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02/06

美日峰會強化同盟合作同時習近平開展對美大國外交

圖片來源:聯合報

 

一、拜登總統與岸田首相華府峰會強化美日同盟合作並針對中國

(一)日本制定新版安保戰略增加國防開支並擁反擊能力

    今年1月13日,本屆G7輪值主席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訪問法、英、義、加等成員國後,最後一站來到美國華府與拜登總統舉行峰會,岸田首先表示,日美兩國正面臨前所未有、嚴峻複雜的安全環境,為促進地區和平繁榮,並維護國家安全,日本制定了新的國家安保戰略,明確表示將擁有打擊敵方發射基地之「反擊能力」,並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顯示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出現重大轉變。最重要的是,岸田強調這些轉變將強化日美同盟的威懾和反應能力。除了中國和北韓威脅外,岸田亦提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表示日美皆反對任何勢力企圖通過武力或脅迫等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

    拜登回應岸田時強調,美日共同的民主價值觀是同盟的根基,對日本制定新版國家安保戰略,增加國防開支以建立現代化軍事同盟表示肯定,並明確表示美國將致力於同盟事務及日本防衛,雙方並將就技術與經濟議題密切合作,包括美國正在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

(二) 美日聯合聲明內容

    峰會後雙方發表「美日聯合聲明」,主要內容如下:

1. 強烈反對任何勢力企圖藉武力或脅迫等方式單方面改變現狀,特別是印太地區的中國和北韓,以及侵略烏克蘭之俄羅斯。

2. 拜登讚揚日本從根本上加強自身防衛能力,如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畫」三大戰略文件所示,全新策略將提升印太與其他地區的安全,同時使21世紀美日關係現代化。美國將堅定不移地致力保衛日本,共同調整雙邊部隊態勢和威懾能力,以應對網路及太空領域之新興威脅。

3. 強調對台灣問題之基本立場未變,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之要素,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4. 兩位領導人討論了G7廣島峰會的優先事項,並將持續密切合作,爭取峰會成功,以表明G7致力維護國際秩序,並將加強集團在經濟安全方面之共同優勢,包括保護和提升半導體等關鍵技術。

5. 印太經濟架構 (IPEF) 是實現前述目標的核心,作為包容性民主國家,我們將確保自身社會能廣泛共享經濟繁榮成果,並致力實現性別平等及提升婦女權利。

6. 美日將與澳洲、印度攜手確保四方繼續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致力於為區域及全球帶來實際利益,包括在全球健康、網路安全、氣候變遷、關鍵技術與海洋意識等各方面取得成果。此外,亦將與區域外其他國家保持合作,如繼續支持東協中心性與東協印太展望等。

7. 我們致力於加強日本、韓國和美國在安全及其他領域的重要三邊合作,亦將加強在太平洋島嶼日益增長之合作,包括「藍色太平洋夥伴」等倡議。

二、美日與中國在印太地區以台灣為中心的戰略博弈

    今年1月1日,王毅以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名義發表「矢志民族復興,胸懷人類命運 奮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一文;2022年12月30日,中國政府發布秦剛擔任外交部長, 1月4日秦剛在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發表題為「地球的未來取決於穩定的中美關係」一文,試圖討好美國社會。王毅現為掌管中國外事工作的一把手,秦剛則是新任外長,兩人的文章合而觀之便是習近平未來外交工作的方向與目標,即重視對美大國外交,並持續分化台美合作關係。

    中國全新外交布局與美日同盟深化合作強化對中嚇阻同時展開。美日峰會前,兩國舉行「2+2」會議討論強化同盟力量,台海局勢、北韓試射飛彈等東亞安保議題皆是討論焦點,會議甚至決定在鄰近台灣的石垣島上部署第12陸戰隊連隊以加強防禦。整體而言,中國與美日同盟的戰略博弈,美日是以印太民主國家的安全保障,對抗中國極權專制威脅國際安全環境出發,提升台灣與日本的防衛能量;中國則是以習近平個人的「大國夢」作為合理化與國際民主國家鬥爭的根據,是不管對各國安全構成之威脅,一味以中國國家利益為依據,特別是以台灣為核心與各國進行的博弈。

三、中國對美「戰狼」外交轉型主要目的是分化台美緊密關係

     美國媒體最近刊載秦剛的文章,他讚揚美國人民「勤勞、熱情和友善」,並強調「地球的未來取決於穩定的中美關係」,相當討好美國,引發關注。習近平將駐美大使直接升任為外交部長,表示他非常重視美中關係發展,將改善關係列為對外政策的優先重點。根據媒體分析,自從拜登與習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舉行峰會以來,兩國關係已略有改善。美國務卿布林肯今年元旦曾與即將離美的秦剛通話,重申兩國高層保持通訊管道暢通的重要性,布林肯釋出對中國一定程度的善意;中國似乎也感受到美國希望緩和與中國關係,建立溝通管道並設置護欄防止衝突失控,因此漸漸轉變「戰狼」外交,改為拉攏美國人心。然美中關係錯綜複雜,且美國已看清中國仍然敵視美國,雙方作為能否促使兩國關係得到實質性改善,還有待觀察。

    其實,中國未來主要的外交工作就是分化美台緊密關係,從秦剛擔任駐美大使十七個月的工作經驗來看,他低調地投入社群活動拉攏美國人心,包括與學習中文的美國小學生進行中文對話、在聖路易斯美國職棒紅雀隊主場開球、與馬斯克同乘特斯拉電動車聊天、在NBA華盛頓巫師隊比賽的主場亮相,持續營造對美親善友好形象。美國媒體還注意到,秦剛即使在一些火藥味濃厚的議題上,也儘量把話說得委婉,譬如他曾表示「中國如事先知道俄羅斯準備入侵烏克蘭,中國一定會盡力勸阻俄國行動」;相較於經常使用挑釁性言論、主動發起攻擊的「戰狼」外交官趙立堅,秦剛在發言時更加謹慎和有分寸,在嚴肅政治議題以外也更加溫和,他駐美的主要任務就是扭轉美國支持台灣的氛圍,因為美國如逐漸疏離台灣,習近平就能按照他的「和平統一」策略,以「軍事威嚇」作為促統促談手段。

四、結語

    這次美日峰會是在日本修改國家安保戰略相關法案後舉行,是美日同盟軍事力量提升的里程碑,尤其是日本將擁有反擊敵人的法律依據,使得長久以來日本在受到北韓和中國軍事威脅時,只能以加強情報蒐集因應的窘境有機會改善。而從美日峰會後的聯合聲明可見,印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將有所改變,因為日本對抗中國將更有底氣、更有自信。與此同時,處於印太地區軍事「熱點」的台灣,近來不斷強化軍備,提升防衛能力,雖然國內卻仍有不少辯論,然未來發展實在值得期待。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