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02/23

印太地區國家唯有團結抗拒中國的擴張威脅才能和平穩定

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一、拜登提出「民主與專制極權的競爭」一年來美國積極團結民主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過去一年內,為推動民主國家團結,舉辦或主導多場印太地區峰會,2022年5月12日,他在華府召開「美國+東協」峰會,提出「印太經濟戰略架構」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擴張;5月23日拜登赴東京與日澳印領袖舉行「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峰會;9月28日渠與14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在華府舉行峰會,簽署《美國-太平洋夥伴關係宣言》(Declaration on U.S.-Pacific Partnership)決心加強夥伴關係,並共同應對氣候危機;2022年12月中旬渠親自參加「東亞峰會(EAS)」、「美國-東協峰會(U.S- ASEAN Summit)」及印尼「G20峰會」,以深化與印太夥伴合作關係;2023年1月13日渠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辦峰會,並發表聯合聲明,強烈反對任何勢力以武力或脅迫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前述各聲明的內容都圍繞著民主自由對抗專制極權此一主軸,特別是與中國和俄羅斯的競爭,在在說明美國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政策與立場。回顧一年來,民主國家不斷呼籲俄羅斯停止入侵烏克蘭,呼籲台海和平穩定之聲量也不斷升高,然而俄中依然持續軍事與經濟擴張,面對專制極權的威脅,民主國家如要和平,唯有更加團結與之抗拒一途。

二、中國軍事及經濟擴張經緯

(一)年來中國在印太地區軍事擴張企圖改變安全環境

    回顧一年來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擴張活動包括:第一、中國誆稱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係「竄訪」台灣,從8月4日起舉行飛彈射擊和海空軍越過「台海中線」的「環台軍事演習」;第二、12月16日中國航母「遼寧號」進入西太平洋演練艦載機起降,試圖阻絕美國航母戰鬥群馳援台灣及日本;第三、中俄海軍「海上聯合-2022」聯合軍演,從12月21日進行至27日,在東海海域針對美日台進行演習。中國的軍事擴張活動可說是逐年增加,尤其是2022年10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取得三連任總書記後,中國已將台海、東海、西太平洋的軍事演習常態化,企圖改變印太區域安全環境。

(二)「一帶一路」仍在擴張

    中國經濟擴張主要是透過「一帶一路」向世界各地延伸,近年來在中南美洲擴張較多,2022年2月阿根廷加入「一帶一路」是最大案例;不過中國承建、耗資27億美元的厄瓜多「科卡科多辛克萊水力發電廠」因建在活火山附近,已出現數千條裂縫,引起坍塌擔憂,該工程是2016年習近平甚為重視的項目,厄瓜多前能源部長、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前秘書長歐提茲(Rene Ortiz)表示:「我們如今正在承受痛苦,因為中國所建的部分項目中,使用的設備和零件很差。」中國藉延伸「一帶一路」企圖擴張經濟影響力,整體而言,給參與國帶來的是短期利益,然長期而言各國不但痛苦且很難自拔。

    據媒體披露,過去十年間,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1兆美元的貸款,目的是發展經濟貿易並擴大影響力,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中國現已成為全球向開發中國家放款最多的債權人。然而,中國的做法受到許多外國領導人與經濟學者批評,因「一帶一路」項目助長了參與國的債務危機,有些項目也不符各國的基礎設施需求,抑或破壞當地環境,部分劣質施工項目更可能癱瘓各國關鍵基礎設施,使各國未來需為補救問題付出更多成本。目前「一帶一路」還在擴張,但是困難也將越來越大。

三、民主國家必須認清經濟利益的真相

    2022年11月7日,中國公布10條防疫新規定,放寬管制,明令各級政府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縮小核酸範圍、減少篩測頻率等,與各國一樣開始推動振興經濟。部分民主國家領導人看到中國恢復經濟活動,即以「經濟不脫鉤」為由訪問中國,先是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11月4日率工商企業代表團訪問北京;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接著於12月21日造訪北京,與時任中國外長王毅會談,啟動兩國工商界互訪;今年1月18日,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與中國主管經貿的副總理劉鶴在瑞士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WEF)會晤,雙方一致認為,美中有必要持續進行經濟對話與交流。目前仍有許多國家貪圖中國給予的眼前經濟利益,忽略中國長遠的經濟威脅與侵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最近就提醒國際社會,和中國經濟往來要特別留意其不公平的非市場經濟行為,她強調,中國並非發展中的夥伴,而是企圖稱霸世界的野心強權。以美中兩國貿易為例,美國每年以貿易逆差的形式向中國送去3,000多億美元,中國則運用這些資金建設軍隊。雷蒙多引用新近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從事技術竊取和間諜活動,秉持重商主義,為的是打造能令中國領導人主導全球的經濟體。「一帶一路」對許多東南亞、非洲及大洋洲國家而言,是獲得基礎建設經費的財源,很難拒絕中國利誘,但當中國要求償還債務時,如果無力還債,最終只能像斯里蘭卡般,將港口主導權轉讓中國,既失去國家主權,更淪為中國能夠予取予求的政經殖民地。

四、美國為首的印太軍經戰略有待各國團結落實

    美國目前持續軍事援助烏克蘭,同時也要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擴張威脅,國際媒體擔心,美國原本要販售台灣的軍事裝備可能被優先移往烏克蘭,進而影響台灣應對中國侵略的準備。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對中策略,是軍事與經濟手段並進,雖然美國最近出現「2027年中國將侵略台灣」、「2025年美中將發生戰爭」等觀點,但拜登政府在2022年11月印尼「拜習峰會」後的相關政策,重點仍是避免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先規劃訪問中國,就是要摸索兩國建立高層溝通管道的避險「欄柵」之可能性。兩岸與美中是否發生軍事衝突,布林肯未來的外交努力相當重要。不過,要避免與中國衝突升高,更重要的是落實美國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它是與中國「一帶一路」抗衡的「和平」競爭方式。誠如雷蒙多所言,「我們必須在經濟和軍事兩方面做好準備,而避免軍事危機的最佳辦法就是保持我們的經濟優勢。」事實上,「一帶一路」的各種弊端已經浮出檯面,參與國在尚未獲得利益前,嚴重的債務早已使他們陷入以「主權」還債等種種困境,可說是弊大於利的交易,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急需基礎建設資金的國家加入。要讓他們避免重蹈別國覆轍,最好的方法只有加緊團結,將品質優越的「印太經濟架構」付諸實現,以取代弊端叢生的「一帶一路」。

五、民主國家團結力量一定強大

    民主國家既然要合作就必須凝聚團結力量,目前全球民主國家都在關注中國軍事與經濟擴張對區域及世界的威脅。然不可否認,仍有些國家著眼於近利,以為短時間內中國還不構成威脅,殊不知,中國過去40多年來從貧窮落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靠著各國對他崛起威脅的不以為然,年復一年累積而成。民主不是懦弱,只是希望和平穩定,而民主力量要強大,唯一的方法就是團結,這是比任何專制極權國家還要強大的力量,印太地區民主國家面對中國的軍經擴張及威脅,唯有團結才能實現地區和平穩定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