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2/12/08

中國「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不符合各國希望區域和平穩定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二十大」國台辦將大換血兩岸關係進入新局面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不出預料地三連任總書記,令人訝異的是七位政治局常委中,有六位是習近平的親信。四位新進政治局常委:李強是習近平在浙江和上海工作的部屬、蔡奇是習近平福建和浙江工作的部屬、丁薛祥是習近平上海工作的部屬,也是習近平中央辦公室主任、李希和習近平則較無工作上部屬關係,他是因擔任廣東書記熟悉香港事務;而連任政治局常委的趙樂際和王滬寧兩位,趙樂際是習近平陝西省同鄉,關係親密、王滬寧過去十年來則是習近平的智囊,主管中共處理日常業務的書記處,也是「二十大」會議為習近平出謀劃策的秘書長。他已升任為排名第四位的政治局常委,按照職位排序,將成主管台灣事務的最高首長「全國政協主席」。是故形容這一屆中國最高領導班子是「習家軍」並不為過,習近平「三連任」總書記權力擴大與鞏固,顯然是在親信圍繞下建立的。而胡錦濤的「共青團派」方面,李克強與汪洋沒有續任政治局常委,連中央委員職位都沒有。最令人訝異的是,「二十大」前被看好可能進入政治局常委的胡春華連政治局委員也沒有選上,「共青團派」是全軍覆沒。主管兩岸關係事務的「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及其他副主任也都沒進入中央委員會,表示「國台辦」將有一番大換血,出現新的人事布局,影響到台灣過去與「國台辦」熟識官員的互動關係,兩岸關係將因人事異動進入新局面。

二、習近平「二十大」後可能採取強硬對台政策與人事布局

(一)外交幹部將入主「國台辦」,顯示習近平對台政策將國際化處理

按照過去十多年的慣例,「國台辦」主任通常是由外交系統出身的幹部調任,從王毅到劉結一都是,目前最熱門的人選是「中共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或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近年來,中國在兩岸關係發展很關注美國因素,美台安全合作關係被視為是台灣走向「台獨」的原因,習近平將反對「台獨」寫入黨綱,顯示他在未來五年想要處理「台獨」問題,以彰顯其在中共歷史的功績。對台灣策略推測將由王滬寧謀劃,他在1990年代曾經到台灣進行短期研究,對涉台事務並不陌生,而他也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政治」有關課程教授,在中國領導階層中,他熟悉台灣與美國政治的運作。故在未來五年,可能將由王滬寧謀劃、王毅率領「戰狼外交」執行團隊,包括駐美大使秦剛(可能接任外交部長)、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趙立堅、汪文斌、毛寧等敢鬥爭的外交官,加上可能接任「國台辦」主任的劉建超或是齊玉,形成對美對台涉外事務的鬥爭團隊,目標就是弱化美台安全合作關係,使台灣朝向「親中國」方向轉變。

(二)王毅將統籌涉外的國家安全事務,清理「國台辦」人事

由於「本位主義」作祟,中國過去處理兩岸關係事務的分工,是由「國台辦」管理兩關係瑣碎複雜事務,外交部負責美中關係事務,兩者間難整合。現在習近平把反對「台獨」寫入新黨綱內,顯示要以全黨之力共同處理這項工作。另外,美國最近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主要威脅對手,習近平也要有所因應,他將王滬寧與王毅的政治地位抬高,清理「國台辦」人事布局,為的就是要對付美國及其協防台灣的作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安顧問蘇利文最近一再公開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修正拜登總統「出兵協助台灣」的講話,因此可預測王毅未來工作應是促使美國將不支持「台獨」予以「法制化」。不過因為美國國會兩黨都支持台灣,主張持續對台灣軍售,如何在美國行政與國會部門之間取得穩定的美中關係是中國將面臨的挑戰,王毅「戰狼外交」作風對美國不見得有效果。

三、中國對台將以「武嚇」為主「和平發展」為輔及台灣因應之道

(一)習近平「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與軍隊人事安排

習近平在大會報告指出「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在目前兩岸關係緊張氛圍下,這是美國部分人士預測中國可能會在2027年前對台動武原因。雖然美國白宮否認這種預測,並強調目前沒有可能發生戰爭,但是,習近平提拔「二十大」前是東部戰區司令員的何衛東為中央軍委會副主席,是相當特殊的擢拔,可能與對台使用武力有關。今年8月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灣,中國發動封鎖台灣軍事演習與何衛東有密切關係。習近平長期在福建、浙江與上海工作,知道兩岸經濟和人員的往來密切,因此,強調武力是針對少數「台獨」人士,也指出要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但是中國對台灣頻頻軍事侵擾已經使台商對投資中國怯步,甚至撤離中國市場。台灣人民並不是非常擔心中國的軍事恫嚇,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便堅定地表示,台灣必能戰勝來犯的敵人。中國能不擔心犯台失敗的後果嗎?習近平也許不擔心,不過,台灣更不擔心。

(二)台灣的因應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一再強調,面對中國侵略,台灣的軍事準備必須是「自己防衛」,不能只是靠「美國援助」。首先,台灣的準備是:以先期抵禦中國軍隊攻擊為主,目前,台灣正強化武器系統提升戰力,並擴充後備兵源,防衛台灣的能力與時間都將增強增長;其次,美國按照「台灣關係法(TRA)」以及「六項安全保證」,有義務介入台海爭端。至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則取決於台海發生軍事衝突之原因,如果不是台灣主動挑起衝突,而是中國為「統一」台灣而侵台,美國應會介入,這是美國的立場。蔡英文總統對習近平二十大有關台灣講話回應道:「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之下,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她特別強調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的責任。

四、對區域安全的影響

中共「二十大」已經結束,從會議前北京海淀區四通橋上寫著「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的抗議布條,到胡錦濤在閉幕會議中途離場時與習近平尷尬的互動,已經暴露出中國內部對習近平有不同意見,國外輿論甚至形容這是習近平發動的「政變」。「二十大」給人的印象是,這是一場由王滬寧精心策劃的「奪權政爭」會議,習近平大獲全勝,但是,對中國清一色的「習家軍」治國,國際社會已開始擔心,隨著習近平權力更大,其外交及軍事擴充的野心也將更大。所謂「服從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其實就是服從習近平,「習近平就是中共,中共等於中國」,這種局面也等於開啟專制中國和世界民主國家對立的局面;在兩岸關係方面,習近平將反對「台獨」寫入黨綱,其實質意義就是「反對中華民國是獨立自主國家」。針對未來兩岸關係,習近平強調「不放棄使用武力」,這對印太地區國家而言,代表中國將不顧各國希望擁有和平穩定的區域環境。因此,各國只能增加國防經費強化軍備,以因應中國軍事行動引起的安全威脅,總的來說,習近平未來將是全球軍備競賽的「麻煩製造者」。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