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林正義(Cheng-yi Lin)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Published 2022/12/13

拜登構築反中國霸凌的臺海防線

美國總統拜登在與習近平於G20會晤後表示,中國沒有立即攻臺的跡象。(圖片來源:http://jnfao.jining.gov.cn/art/2022/11/15/art_73571_2704713.html)

 

拜登構築反中國霸凌的臺海防線

 

林正義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與習近平於G20會晤後表示,中國沒有立即攻臺的跡象。中國一方面製造戰機持續越過海峽中線的「新常態」,另一方面批評拜登政府散播中國攻臺的不實訊息。拜登政府在8月中國實彈演習時,沒有採取柯林頓政府「航空母艦外交」(CBG Diplomacy)的軍事回應,也低調處理美國軍艦航經臺灣海峽的公開資訊。臺海兩岸都知道美國軍艦航經臺海,美國只做不說,仍可釋放重要訊息,但重點要如其所言「例行性穿越」(routine transit),不能說的比做的還多。

臺灣海峽是國際海峽之爭辯及後續效應

 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之後,拜登政府在8月下旬派遣巡洋艦「安提坦號」(USS Antietam)與「錢斯洛維爾號」(USS Chancellorsville) 航經臺灣海峽,九月下旬派遣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與加拿大巡防艦「溫哥華號」(HMCS Vancouver),11月初則為驅逐艦「班福特號」(USS Benfold)。這些美國軍艦航經臺海前後,有時會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行動」(FONOP),但不一定每次在南海值勤時,均會航經臺海,如11月下旬「錢斯洛維爾號」駛近永暑礁,引起中國抗議,就沒有經過臺海。美國將中國視作是臺海、南海主要的威脅來源此一立場,不會隨著拜習在G20高峰會而消退。12月初,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elanie Joly)在北約外交部長會議受訪時表示:臺灣海峽是國際海峽,加拿大希望派遣更多巡防艦通過臺海。當加拿大加入美國航經臺海之後,以後有其他國家一起與美國軍艦穿越臺海,也不致令人意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防衛預算將在2027增加至GDP 2%,對於地鄰臺灣的南西諸島(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的防衛能力增強將逐步進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美日2023年「利劍」(Keen Sword)軍演時,於11月16日進入到與那國島。幾乎同時,菲律賓政府宣布美國將援助6,650萬美金在菲律賓興建三處訓練與倉儲設施。美國對地近巴士海峽的卡加延省(Cagayan)特別關注,美菲2022年3月「肩並肩」(Shoulder-to-Shoulder)演習時,特別將愛國者飛彈由沖繩轉運至此地參演。

美國構築的國際戰線與臺灣安全國際化

 11月22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訪問菲律賓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總統時,提及當菲律賓的軍隊、公務船或飛機在南海遭到攻擊時,將引發美國對《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之後,賀錦麗特別前往面向南海的巴拉望島公主港(Puerto Princesa),在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巡邏艦上發表談話,宣稱美國將額外向菲律賓的海上執法單位提供750萬美元援助,同時協助菲律賓改善海巡船艦交通管理系統。

 中國霸凌臺灣,北京宣稱是中國的內政,卻引起美國構築的國際戰線抵制,反而使臺灣安全國際化,而非「內政化」。臺灣海峽明明適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straits used for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規範,中國卻要在海峽內跟蹤、嚇阻其他國家軍艦通行,在8月軍演更發射數十枚多管火箭彈至臺海中線。習近平眼中有拜登;拜登眼中也有習近平,但背後看到的是可派上用場且理念相同的盟邦。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