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翁明賢(Ming-hsien Wong)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1/05/06

敵手共生的美中歐戰略三角關係

在美中基於「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不干涉內政」對壘下,北約所屬歐盟國家的「戰略選擇」空間相當有限。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vectors/penrose-triangle-optical-illusion-3163507/)
  

  

 
遠景論壇No. 29    
  


  
      敵手共生的美中歐戰略三角關係
        

 

    翁明賢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1/4

   

 

  美國拜登總統上臺以來,為了因應中國勢力崛起,不管在印太地區,或是在傳統第二世界的北約歐盟地區,從「權力平衡」角度言,都成為華盛頓極力拉攏的主要對象。同樣地,從北京1949年建政以來,由於內部因素,或是自我封閉、孤立,或是歷經多次國際社會圍堵與封鎖,從「中間地帶」到「第二世界」身份的建構,歐洲地區始終是中國「遠交近攻」的戰略對象。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美中兩國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首府安克治激烈對話,當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箎面對美方代表布林肯提出華盛頓關切的事務在於新疆、西藏人權、香港自治、臺灣民主,以及網路駭客攻擊與經濟脅迫盟邦之際,他直接說出:「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時,顯示出北京採取積極外交態勢,亮出中國的戰略底線:「不干涉內政原則」,來應對美國所提出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因此,在阿拉斯加雙方不歡而散之際,兩大強權隨即向亞太地區以外國家爭取盟友,構建「制約」對方的第三者力量,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23日前往布魯塞爾參加北約組織外交部長會議,宣揚美國重新擁抱美歐跨大西洋聯盟關係,而北約應該「聚焦於中國對以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帶來的挑戰」。同時,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會後表示,北約尋求與澳洲、日本、紐西蘭和南韓等亞太國家,建立「新夥伴關係」,以因應國際秩序正在受到「中國和俄羅斯等專制大國的挑戰」。

反之,同一天3月23日,中國外長王毅則是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並共同發表:「中國和俄國外交部長關於當前全球治理若干問題的聯合聲明」,共有四大點,其中最具有針對性者在於:「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藉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不僅強化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也突出中俄具有共通的戰略利益:對抗美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組建。

  因此,針對歐盟、英國、美國和加拿大對涉及迫害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中國官員實施制裁,澳洲和紐西蘭也表態支持,於3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嚴厲批判,形容美、英、加、澳洲和紐西蘭組成的「五眼(Five Eyes)」情報聯盟,嘴臉有如晚清的「八國聯軍」。同一天,中國國務院更發布1.5萬字的《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反擊,指稱美國才是「全球安全與穩定的最大麻煩製造者」。此舉顯示出北京方面有備而來,採取「寧硬不軟」的戰略布局,主要還是基於2022年冬季奧運與20大召開如果要順利完成,雖然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但是,建構一個敢於抗擊美歐強權力量的格局,有利於其大內宣需求,更有利於2022年習近平的權力布局與黨內權力控制。

  總之,在美中基於「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不干涉內政」對壘下,北約所屬歐盟國家的「戰略選擇」空間相當有限,在地緣政治上,俄羅斯依舊為戰略威脅,涉及區域安全議題的發展,例如烏克蘭與波羅的海三小國議題,而在經貿發展上,中國依然是歐洲各國最大貿易來往國家,如何在「安全」與「經貿」利益取得平衡,還是要聚焦於「人權」、「民主」等軟性價值,呈現「敵手共生」態勢,也考驗著歐盟各國的戰略思考。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