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洪敬富(Chin-fu Hung)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5/04/28

中國民族主義與科技強國建設評析

歷來春晚表演不僅是娛樂節目,更是一種帶有明顯政治意涵的文化儀式。(圖片來源:http://www.jingtianrobots.com/index.php?id=1536)

 

中國民族主義與科技強國建設評析

 

洪敬富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中國政府歷來強調科技自立自強,這種政策方向是與民族主義情緒相互促進的。在習近平新時代,由於美中科技競爭加劇,面對美國日趨強硬的科技封鎖與全球尖端、先進技術競逐,中國民族主義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民族主義正被官方用來建構一種敘事:核心技術不能受制於人,必須實現自主可控。唯有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擺脫對西方的依賴,並將科技自主與國家安全緊密結合。

 同時,科技創新也被視為是中共「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民族主義驅動了科技自主發展,以建設科技強國作為民族復興的象徵。習近平推動的「科技強國」政策,從「中國製造2025」,到近期中國國內在人工智慧、半導體、量子科技、航太工程等領域的加大投入,既要實現高端製造業升級,也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於是,在川普2.0的當下,中國在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春晚)上展示了機器人舞蹈,同時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讓中國官方將這些科技發展視為國家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里程碑,並大肆進行國內外宣傳。

春晚機器人舞《秧BOT》

 歷來春晚表演不僅是娛樂節目,更是一種帶有明顯政治意涵的文化儀式。它的取材內容和形式編排反映出中國政府當下的意識形態、政治宣傳重點,以及國家形象的形塑。在《秧BOT》節目中,由杭州宇樹科技研發的16臺人形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表演了傳統秧歌舞。官媒將此作為中國在AI和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的象徵,強調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有優勢的地位,並向海內外觀眾展示其科技實力,呼應著中國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此外,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舉辦了首個機器人春晚嘉年華,展示機器人在唱歌、跳舞、寫春聯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宣傳了機器人技術的美好應用前景。

 春晚機器人舞蹈的科技秀,雖然視覺效果驚人,且展示了技術的應用,但技術深度與創新性仍沒有更大的突破。該機器人核心技術,例如高精度伺服電機、核心算法、高端傳感器等方面,仍然高度依賴進口,特別是依賴於美國高端的AI技術如NVIDIA、AMD等公司。若再與美國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特斯拉Optimus、日本的軟銀機器人Pepper相比,則中國官方強調的科技自主創新,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只能視其為科技民族主義的時興宣傳,意在宣揚科技強國與自主創新的國家形象。這或許能鼓舞國內士氣,凝聚民族自豪和國家驕傲,但在國際上,這其實是中國政府又一次的自我宣傳案例,而非真正具有開創性的科技成就。

橫空出世的DeepSeek

 在中共官方政策中,發展 AI 技術必須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以確保數位經濟安全,並承擔實現科技自主的政治使命。從而中國政府在資源和政策上大力扶植國內AI技術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本土大型的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開發上,視其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技術領域,期以應對美國AI技術的制裁和封鎖。DeepSeek作為中國開發的先進LLM,被視為中國AI自主化的重要一步,並被官媒吹捧為以低成本開發,不輸ChatGPT的中國自研大模型。

 本質上,號稱科技自主創新的DeepSeek,其基礎仍是建立在美國AI的「蒸餾」技術,以及依賴美國的高科技晶片之上。就其實際,其一,DeepSeek的訓練過程主要依賴大規模語料庫蒸餾技術,類似於ChatGPT模型的微調機制,但特別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改良。研究人員首先從開源語料與經過篩選的中文文本庫中提取關鍵資訊,然後透過蒸餾技術對語言模型進行優化,以確保其在生成過程中符合既定的語言風格與內容安全標準。這顯示出DeepSeek在學習語言結構的同時,也會被強化特定的價值觀與內容範疇,使其在技術創新與意識形態控制之間取得平衡。

 其二,包括DeepSeek在內的許多中國AI企業的開發團隊,仍然依賴於繞過管制的方式獲取 NVIDIA 晶片,甚至利用雲端計算服務來獲取高性能算力資源。這暴露了中國科技自主戰略的一個核心矛盾:一方面希望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另一方面在短期內仍無法擺脫對關鍵技術的需求。

 DeepSeek與歐美國家AI模型最為不同之處在於其內容生成必須遵循中國獨裁政府的言論規範。此前中共政府對網路審查幾乎已涵蓋包括社交媒體、多媒體、短影音等絕大多數層面的數位內容。現在,黨國這隻看不見的手,儼然已經伸向AI生成內容。因此,DeepSeek在開發時已內建即時內容過濾功能,以確保其輸出的文本資訊「合規」。於是,DeepSeek在處理敏感議題或關鍵詞時,往往呈現明顯的生成限制,給出模糊或迴避性的內容,甚或直接拒絕回應。這凸顯了黨國政府高度管控下的科技創新與自主開發。

民族主義儀式與科技強國敘事的塑造

 總結而言,中國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過程中,透過民族主義的動員和文化儀式如春晚,塑造「科技強國」的國家形象,並以AI、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展示強化國內認同感與國際競爭力。然而,無論是春晚上的《秧BOT》機器人舞蹈,還是AI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雖在形式上展現中國的技術進步與國家意志,但實質上仍難掩其核心技術高度依賴外部供應的現實。這些成果更像是以科技包裝的政治敘事,藉此凝聚民族情感與穩固政權合法性。

 從技術層面觀察,中國當前的科技自主戰略仍處於結構性矛盾中:一方面強調去美化與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卻在關鍵技術與基礎設施上無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尤其是AI領域中所謂的「自主創新」,往往是在既有西方技術架構下的本地化改良,並深受國內政治審查與意識形態導向的制約。因此,中國的科技民族主義更像是一種象徵性工程,儘管具有強烈的動員效果與戰略意圖,卻在實質創新與國際競爭力上,仍面臨顯著的挑戰與限制。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