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5/07/17

中國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為何姍姍通過

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圖片來源:http://www.qizhiwang.org.cn/BIG5/n1/2025/0305/c422351-40431781.html)

 

 

中國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為何姍姍通過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曾任世界銀行總裁的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在美國前總統小布希任內擔任副國務卿時,倡導將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參與政策」,這並成為他一貫以來的主張。在擔任世界銀行總裁期間(2007年至2012年),他曾敦促中國政府展開共同研究,其後成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China 2030: 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報告之基礎。

 胡錦濤政權末期的2012年2月,公布了該報告,提出六項戰略建議,包括(1)完成朝向市場經濟的轉型(2)加速開放式創新(3)轉向注重環保的綠色成長(4)為眾人建立平等的社會保障制度(5)永續的財政制度(6)追求與國際經濟的互利雙贏,以「避開中等收入國的陷阱,建立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為目標。然而,在該報告公布的九個月後,習近平政權登場,卻幾乎無視此六項戰略建議,甚至倒行逆施。國家主席習近平公開表示,「國有企業應更加強大、更為優秀、更加擴大」,陸續出現國有企業合併壯大的案例。佐利克回顧自己在世界銀行總裁任內,曾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會面交談,他問習:「您的經濟優先事項為何?」習回答:「8,660萬名的共產黨員」。佐利克後來認為習近平的目標在於強化共產黨,而非重視經濟。從此習近平上臺後的路線就是國進民退、中國共產黨員永遠是最優先的選項。

民營企業座談會只是習思想的交流會

 2025年2月17日,根據BBC的報導,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這是時隔六年多之後習近平再度召開聚焦於民營企業的座談會。座談會備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過去五年馬雲因為「炮轟監管」而低調行事,一度長居日本,回國後也極少露面,他的動向逐漸被中國民營企業家看作「政治風向標」。除了馬雲之外,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還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興。值得一提的是,過去一個月,在機器人領域和AI領域爆紅的兩家公司,宇樹科技的創始人兼CEO王興興和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也出席會議。至於在會議中,習近平說了什麼只有在場人士知曉。但原本要在這次全國「兩會」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竟然意外沒有通過,就可以看出習近平參加那次座談會的目的。

 去(2024)年2月,中國官方宣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啟動。同年10月,官方公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到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該法草案二審稿在2月24日提交現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中共人大會議歷來被稱為黨的「橡皮圖章」。一直以來,中共最高層要制定什麼法律,人大會議基本上就是走過場;這次未能通過,則被指為罕見。回到2月27日,本文認為:會議中,習近平可能先肯定各個中國民企在各自領域有很好的創新表現,但強調:「你們要記住,你們一定要把黨放在最前面!」然後手指馬雲所在的位置說:「他就是你們最好的借鏡。」換言之,《民營經濟促進法》未能通過,核心的障礙應是利益分歧;保護民企權益與黨管企業相衝突,甚至與共產黨的意識形態也有所衝突,這正是最後被習近平擋下的主因。當然,由於某些外界不知的因素,兩個月後,於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該法案終於通過。

中國當前經濟困境都是因為習近平不改變思維

 中國經濟已進入較難自動高速成長的中等所得階段。少子化、泡沫經濟難以維持、不良債權極高、所得財富分配不公,以及人民失去希望等問題同時存在。而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其不公平政策的抵制也愈來愈強。習近平本應可依這些問題的起因,在制度和政策上做改革,以緩和這些問題,但中國更可能更強化既有體制和做法來和這些問題對抗。不同的做法對世界的影響也會很不相同。例如:中國企業的投資在疫情期間大幅下降。疫情前十年,民營企業投資在2012年月成長率曾高達34%,疫情期間掉到2020年2月的-26.4%。疫情結束後,民營企業由谷底成長,一年後的2021年2月達到36.4%。但至此之後一路下滑,2025年1至5月累計成長率為0%,而國企則是5.9%。中國也體認到民營企業投資的重要,但在黨的思想之前,民營企業即使想要投資,但在內外環境的夾擊下,持續不投資、甚至減少投資都是可能,這也對中國經濟成長活力澆了冷水。期待《民營經濟促進法》未來能夠真正落實以挽回中國不振的投資水準。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