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林志豪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Published 2025/10/08

中國在黃海的灰色戰略與目標

過去中國航母雖曾多次「通過」暫定海域,但是2025年6月的福建號海試,中國首次在暫定水域設置禁航區。
(圖片來源:http://www.mod.gov.cn/gfbw/qwfb/16306695.html)

 

中國在黃海的灰色戰略與目標

 

林志豪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國目前諸多的領海紛爭當中,除了南海、臺海與東海之外,另一個情勢看似緩和,但卻影響深遠的地區就是黃海。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山東的數個經濟與軍事重地皆緊鄰黃海,同時也經由黃海海峽連接渤海,直入河北、遼寧等地,同時也是連接東海和臺海的重要通道。近代史上此海域曾發生過多起重要海戰,與中國、朝鮮半島近代局勢相連。即便到了現代,黃海局勢穩定不僅關係到了中國能否突破島鏈封鎖,實現大國海洋戰略成功與否,同時也關係到了周邊國家的海洋安全。

 但黃海爭議不同於東海,臺海和南海。韓中雙方曾在在2000年簽訂了《韓中漁業協定》,暫時擱置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劃分爭議和離於島(中國稱為「蘇岩礁」)主權爭議,在爭議海域中間設置了「暫定處置水域」(Provisional Measures Zone, PMZ),由於當時正逢韓中建交的蜜月期,因此未有明顯紛爭。

中國擴建設施強化黃海戰略正當性

 然而,從2018年開始,中國明顯逐步擴大在黃海的活動,在未告知韓國的情況下,目前已在暫定水域設置了兩個漁業設施和一個海上平臺,未來目標將設置12個類似的漁業設施。就以個人淺見,中國對黃海海域的灰色戰略布局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80年代對抗美國島鏈封鎖策略到2016年遼寧號下水為止,此時中國是以低調且盡量避免紛爭檯面化的方式,也就是所謂的「以發展海洋經濟為核心的戰略階段」。在這段期間,南北韓曾發生多起海上武裝衝突事件,當時中國海軍仍處於「韜光養晦」的階段,並顧及到當時的美中關係,僅以海上科學研究船、海上情報蒐集船,或是海上民兵等多重侵擾的方式,進入暫定水域試探韓美等國反應。

 第二階段則是從2018年中國首次在暫定水域設置漁業設施到2025年中國在同海域設置石油試抽平臺為止。在這段期間,中國開始以發展海洋經濟、耕耘遠海新糧倉、挺進深藍的名義,在暫定水域設置永久性的據點,如以糧食生產的名義在黃海設置「藍色糧倉」。中國海警更是以船隻護送民間人士進入設施作業,並阻擋韓國海警執法,逐步壓縮韓國在該海域的執法範圍。

中國藉禁航區與軍演強化暫定水域主權訴求

 第三階段則是從2025年6月福建號在黃海進行海試到未來中國三艘航母戰鬥群形成戰力為止。過去中國航母雖曾多次「通過」暫定海域,但是2025年6月的福建號海試,中國首次在暫定水域設置禁航區,進行艦載機彈射訓練,以具體的海上武力對韓國施壓,而此舉也成功引起韓國國內對中政策路線的矛盾,也符合中國對韓政策所預期的目標。未來中國也極有可能會在該海域進行常態的軍事演習,或擴建海上設施物來宣示主權,強化海上主權的正當性。

 而韓國的「安美經中」的路線已宣告終結,但是在「親美和中」的大方向未改變的情況下,可預期兩國將會有耗時漫長的雙邊談判。但這不影響中國目前在黃海的第三階段初期的灰色戰略布局,即使在短期之內無法實現「內海化」,也可進行全面封鎖,達到實質掌控的目標。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