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5/03/12

中國「反間諜法」壟罩難擋美國經貿壓力

一、美總統川普對中國課徵高關稅施加經貿壓力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甫就任旋即對墨西哥、加拿大商品課徵25%關稅,對加拿大能源課10%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額外課徵10%關稅,3月4日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10%關稅。在選舉前,川普就已經喊出將對中國課徵60%關稅,使習近平對經濟困境陷入更深憂慮。中國除宣布針對美國公司和關鍵產品進口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對液化天然氣、煤炭、農業機械和其他產品加徵關稅、對一些生產高科技產品的關鍵礦產出口實施限制,以及宣布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另外,習近平要財經機構做好正面宣傳宣揚政府的政策,不批評經濟成長。中國證券業協會去(2024)年12月20日即在業內發布通知稱,首席經濟學家應當負責任發聲,「正確把握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遏制對經濟的負面評論,要求券商加強公開言論管理,尤其是首席經濟學家、券商分析師等人員,並對產生不良嚴重影響的,應從重處理直至解聘。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高善文,因為質疑中國GDP數據,認為實際GDP增幅低於官方數據,並批評政府刺激經濟措施;12月中旬又在美國華府的一場論壇上再度質疑中國的GDP增幅。高善文表示,如果猜測是正確的,他認為中國未來3至5年的經濟成長率在3%至4%之間,不過,中國官方數字始終在5%左右。由於高善文的客觀分析惹得習近平勃然大怒,下令調查並處分,此事件反映中國政府壓制經濟負面言論,加劇市場不透明度,更因為「反間諜法」壟罩,即使習近平和李強呼籲民企和外企投資中國,也難以大顯身手,抵擋美國高關稅經貿壓力。

二、習近平高調歡迎民企大顯身手,李強頻繁邀請外企投資中國

    2月17日,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表示,幾十年來,關於對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地位和作用、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與時俱進,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新時代新征程民營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透露,去年中國外貿企業進出口民營企業24.33兆人民幣,占外貿總值比重提升至55.5%,超過國企。

    去年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中強調三點吸引外企,一是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二是中國願進一步開放超大規模市場,把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大機遇;三是中國願同各方繼續密切在國際經濟組織協調配合,率先探索實施世貿組織公布的《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李強在座談會表示,希望外資企業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把更多高品質商品與服務帶到中國,同時深化與中國採購商等企業合作,不僅將中國做為出口地,也做為重要投資地、創業地,推動中國與世界市場更好對接。今年2月17日,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見日本「經團連」會長十倉雅和、日中經濟協會長進藤孝生與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長小林健也表示,中國正在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歡迎日本等各國企業投資中國。

三、「反間諜法」壟罩難提升民營外企投資中國

    2023年7月1日,中國開始實施《反間諜法》,國安人員對外國企業在中國活動時,獲取政府數據,在網路搜尋當地官方、企業資訊,甚至與當地人士閒聊、訪談,可以拘捕關押。民營企業家也同樣受到限制。最近,習近平對他們改變態度,主要是受到川普將對中國經貿施壓的影響,不得不討好他們;但限制性法律都還在實施中,他們是不是願意投資中國?有待觀察。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真的已經面臨很大麻煩。中國開始施行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擴大間諜行為的定義,廣泛查處提供「國家安全和利益」相關資訊的行為,如存在間諜嫌疑,國家安全部門可以檢查嫌疑人隨身行李與電子設備,不但是對在中國經商者如此,還鼓勵人民發現間諜行為,要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國安人員對有間諜嫌疑的人,可以盤查和其隨身攜帶物品,迄今仍有許多外商因違法還被關押;在《反間諜法》實施下,如果民營、外國企業家可以大顯身手,中國國營企業豈不是可以如魚得水,生意興隆,何勞他們幫忙救中國經濟!

四、習近平強調「東升西降」神話構築中國夢

    儘管中國正陷經濟低迷困境,習近平仍對他三年前開始第三任總書記時提出「東升西降」之論深信不疑,堅持從上而下的經濟計畫。隨著川普總統第二任期開啟,習近平似乎也做好與美國攤牌的準備;今年元旦習近平在黨營刊物《求是》上發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再度強調「東升西降」是必然趨勢。事實上,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美國卻還在成長中。雖然美國在民主黨執政時,強調「外交先於軍事」解決紛爭;共和黨經常是「軍事先於外交」;中國強調持續不斷強軍建設。其實,經濟景氣是有週期循環,軍事與經濟政策施政,各國有先後順序,這是常態,所以在美中戰略博弈中,強調「東升西降」其實是中國對內向人民宣傳自己一直在強大中,不過就整體國力而言,中國還是承認自己綜合國力不如美國;「東升西降」是個抽象概念,對一向堅持「唯物論」的中共會相信它,令人費解。新冠疫情後,習近平知道中國經濟已經無法回到8%以上的高成長率,僅能勉強維持5%持平成長,客觀的中國經濟學者高善文評估僅2%至4%,習近平還下令經濟專家不得與政府唱反調,這不就說明「東升西降」是他提出的神話!目的是為他的三連任總書記政績,以及到這個世紀中葉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圓謊。

五、印太地區對抗中國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去年10月18日,美國總統選舉前,川普就高喊「如果中國進入臺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50%至200%的額外關稅。」美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過去是參議院對抗中國在亞太區域領土及經濟野心的先鋒,2022年曾提出「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Taiwan Peace Through Strength Act)。1月16日,美國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在上任前表示,川普新政府將加強華府的印太戰略,包括對臺軍售,希望加快交付臺灣已購買的武器,以遏制中國在該地區野心。美國國安高層目前戰略思維是,集中精力在印太地區對付中國威脅地區國家安全,保護美國利益與對盟邦的承諾,這是美國當前重中之重的外交政策。從川普提出對中國課徵高關稅做為中國入侵臺灣的「武器」,可見關稅提升將在對付中國扮演重要角色。從習近平、李強近期拉攏民企和外企投資中國,可見得川普將施予的經貿壓力是相當大。2023年7月中國實施《反間諜法》,已經嚇壞很多民營企業家和外國企業家,習近平和李強最近的拉攏,能夠奏效嗎?「東升西降」神話會持續嗎?令人懷疑。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