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2/02/18

北京冬奧是習近平與蒲亭及「一帶一路」國家的主場峰會

圖片來源:聯合報

一、 習近平以「經濟援助」吸引外國元首出席冬奧

北京冬奧在2月4日揭開序幕,出席的各國與國際組織領導人共有22位,其中以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的參加因近期烏克蘭情勢緊張最受矚目,而參加的外國元首又以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參與國最多,冬奧儼然是中國主辦的中俄加上「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主場外交」峰會。中國和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兩個專制政權大國,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最大安全威脅來源,特別是最近俄羅斯可能侵略烏克蘭引起全球關注,習近平和蒲亭更是相互支持對抗國際譴責。另外,習近平從2012年擔任中共總書記以來,以鄧小平推動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多年奠定的國家富裕為基礎,在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外交戰略,在國際社會以經濟援助廣結善緣,這次中國主辦冬奧,是習近平展現國際人脈,驗證他在國際社會是否受尊敬、中國是否能成為國際社會接受之強國的機會。從親自參加這次冬奧的各國領袖陣容可以看出,習近平能夠吸引他們出席的籌碼仍然是「一帶一路」的經濟援助,和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准入中國市場」兩項。經濟性的人脈關係是現實的,也相當脆弱,習近平在這個世紀中葉能否實現他的「強國夢」令人懷疑。

二、 北京冬奧支持習近平的國家及其原因

參加這次冬奧的外國領導人,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祕書長鄧鴻森,是希望未來與習近平維持合作關係以推動全球業務的國際組織負責人外,其他國家元首包括塔吉克、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厄瓜多、埃及、塞爾維亞、巴基斯坦、蒙古、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巴布亞紐幾內亞、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波蘭、阿根廷、吉爾吉斯、盧森堡、摩納哥及新加坡總統哈利馬(Halimah Yacob)、南韓國會議長朴炳錫等人,實際上人數不多,且他們參加多是有求於習近平,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 俄羅斯與中國相互需要的戰略安全合作   

參加北京冬奧最重要的外國元首的是俄羅斯總統蒲亭,他在2月4日開幕當天抵達,是習近平特別邀請的最重要外國元首,旨在凸顯即使美國及其民主盟邦「外交杯葛」,還是有世界級的元首參加冬奧。目前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之動向,特別是美國及歐洲國家都宣稱將對俄採取嚴厲經濟制裁,故蒲亭需要中國的經濟援助及支持,從「蒲習峰會」的內容可以明顯看出,兩國將在安全方面合作對抗美國「印太戰略」,並共同反對美國領導之「北約東擴」。此外,習近平把駁斥美國總統拜登去年舉辦「民主峰會」的言論納入聯合聲明中,可見對習近平而言,在反對美國倡議民主國家對抗專制政體一事上,他和蒲亭是命運共同體。而為了不引起蒲亭對中國在中亞及中東歐區域經濟影響力擴大的疑慮,習近平在聯合聲明中亦強調雙方將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蒲亭所推動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以共同建設兩個戰略計畫並行不悖、協調發展,在在顯示習藉邀請蒲亭參加冬奧對抗美國的戰略合作立場。

(二)依賴中國「一帶一路」經濟援助的國家    

其他國家元首參加則與希望習近平提供經濟援助密切相關,國際媒體已經披露的有:中亞五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元首是基於「一帶一路」相關建設需要中國繼續給予經濟援助;阿根廷總統艾柏托(Alberto Fernández)將尋求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以獲取中國經濟援助;厄瓜多總統拉梭(Guillermo Lasso)正尋求與中國磋商拖欠46億美元債務問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也是為了延緩償還「一帶一路」欠款而來。其他如中東歐「16+1」合作機制國家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波蘭的元首,也是希望中國給予經濟援助而來;蒙古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也是期待中國能經由「一帶一路」給予更多經濟援助,以協助其經濟發展。

(三)中國能源的賣方國家    

俄羅斯因可能受美國及歐盟國家嚴厲經濟制裁,更加依賴和中國的天然氣能源合作,所以蒲亭親自出席北京冬奧也有經濟利益考量;哈薩克是擔心政權不穩且要賣天然氣給中國,所以總統也親自參加。其他中東產油國家如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國每年向其購買大量石油,去年12月美國拜登總統舉辦「民主峰會」,他們便因顧及主要購油國家中國而未參加,中國因讚賞其選擇而邀請此些國家元首參加冬奧。這些國家在美中兩大國間之選擇大抵是受經濟利益及價值觀影響,更何況其政治體制和中國專制體制比較類似,與美國提倡之民主仍是保持距離的。

(四)中國市場准入的考量    

這一類國家主要為與美國較親近之民主國家,他們的考量相當複雜,新加坡和南韓分別派遣沒有政治實權的總統及國會議長參加冬奧,即著眼於中國准許其進入龐大的經濟市場。新加坡在1990年代即進入中國投資,為在獲取龐大對中經濟利益同時維繫與美國的密切安全合作關係,新加坡始終採取在美中之間維持中立的政策;南韓更因要獲得中國市場龐大經濟利益而特意降低美、日、韓國三國同盟關係以免刺激中國。其他美國盟邦也都有中國市場准入的考量,從日本不願表明「外交杯葛」,到歐洲國家以疫情嚴峻為由,只派遣非政治性官員參加或僅由運動員參加等,都顯示各國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擔憂中國以市場准入為難他們的考量。

三、 北京冬奧為習近平提升聲望、鞏固政治權力的主場外交峰會

北京冬奧展現並驗收習近平九年多來以「一帶一路」經濟援助開展之國際人脈成果,出席開幕的各國政要與中國的關係,除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而需要習近平的聲援外,其餘出席之國家元首都是出於與中國有關之經濟利益考量,尤其是參與習近平推動的「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倡議國家。另外,由中國成立並主導的中東歐「16+1合作機制」,這次出席的元首包括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也都是習近平展現國際人脈關係的貴賓。著實言,這些參加冬奧的外國元首只是習近平從「十八大」以來推動的「主場外交」陪襯,它的目的是要實現提升中國影響力、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與提高中國國際地位。這次冬奧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提升習近平聲望,鞏固其政治權力與地位,以為他在今年下半年即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大」爭取連三任總書記鋪路。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