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2/11/24

從中共「二十大」觀察兩岸關係

隨著習近平年紀增長,是否將會對「解決台灣問題」產生急迫性?這都攸關台灣未來的命運,以及整個亞太區域的安全,是區域內國家必須共同思索的議題。
(圖片來源:www.gov.cn/xinwen/2022-10/22/content_5720863.htm#8)


從中共「二十大」觀察兩岸關係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不論從「政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內容或人事安排來看,習近平權力定於一尊是殆無疑義的。整體而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其願景,從北京角度來看,要達成此目標除了自身的團結與奮鬥外,最關鍵的便是如何克服美中戰略競爭這個難題,同樣的,「台灣問題」也鑲嵌在其中。以下將從「報告」內容與人事安排觀察中共二十大對兩岸關係的意涵。

涉台報告充滿習近平意志

 首先,此次「報告」涉台部份的字數是近幾屆最少的,不過從目標、原則、頂層設計、政治定位、政策、實踐方案等,北京近年所強調的都濃縮在這五百字多字中,包含「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民主協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以及對台政策中向來強調的反獨、促統、促融、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等,最後並以「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作為結尾。可說是充滿習近平意志的涉台報告。

 其次,「報告」將重點放在「反獨」與「反外部勢力干涉」的連結。「反獨」是中共對台一貫的政策,在此次中共黨章修改中也加入了「反對與遏制台獨」。就北京角度而言,近年來台灣問題已經發生質變,不再僅是單純的兩岸關係,而是美中戰略競爭的核心問題,特別是今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以及目前尚在參眾議院立法程序中的「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等,更讓中共感到焦慮,此即為何近年中共官方一再批評「美台勾連」之故。

繼「十六大」之後再次放入「武力選項」

 再者,「報告」也提及「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是繼2002年「十六大」之後,再次把「武力選項」放入政治報告中。其有兩個條件與前提:一是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亦即使用武力是最後選項;二是武力使用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這有兩項值得觀察,武力使用的對象先談「外部勢力」再「台獨」,這也是前述在美中戰略競爭架構下,首要是外部勢力;而在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部分,當然涉及中共對台的統戰作為,也就是在台灣內部做區隔與分化。

 最後,在人事安排上,此次政治局委員超齡「能上」的,包括升任中央外事辦主任69歲的王毅,以及留任軍委副主席72歲的張又俠,這當然是針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來。此外,此次國台辦「一正三副」皆未當選中央委員,而外事相關的劉建超、齊玉、劉海星、秦剛等皆為中委,這預示接下來國台辦主任將會循例由外交系統調入,這當然也涉及美中關係。值得留意的是,王滬寧將接任全國政協主席,其未來五年可能著力在對台新論述,並推動對台「民主協商」。而甫接任軍委副主席的何衛東過往經歷多與對台「軍事鬥爭」有關,且2022年進入中央聯戰指揮中心,為規劃今年八月對台軍演的重要成員,其任務是否為透過軍事力量「反獨」與「反外部勢力干涉」,也值得留意。

 按目前中共人事安排來看,似乎看不到習近平的「接班人」,作為一位強勢且想要追求歷史地位的領導人,將如何「處理」台灣問題?其中至少涉及幾個考量:一是台灣問題為習近平能延任至「二十一大」的政績墊腳石,那未來五年步步進逼的力道就會更強,台灣將承受更大的壓力;二是未來五年習近平權力依然穩固,涉台問題只要在「反獨」與「反干涉」層面上有成效,則其可能會耐心隱忍等待五年後更好的時機;三是隨著習近平年紀增長,是否將會對「解決台灣問題」產生急迫性?這都攸關台灣未來的命運,以及整個亞太區域的安全,此不僅是台灣,而是區域內國家必須共同思索的議題。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