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近平舉行閱兵邀請普丁和金正恩觀禮展示中國現役部隊尖端武器
9月3日,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活動」。閱兵是為展示中國強大軍力而舉行,許多參觀的亞太國家元首,其實也參加過夏威夷美軍印太司令部所推動各項聯合演練,包括海上救難、災害援助等;兩者比較,中國舉辦「九三閱兵」只是要彰顯軍力強大,並無助於地區和平穩定,更談不上是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閱兵時,中國軍隊除展現雄壯陣容,就是展示30多種現役部隊使用的武器裝備,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北韓元首金正恩是主要貴賓,俄中北韓共同敵人都是美國。俄羅斯武器在俄烏戰爭中展示過,普丁同意協助北韓發展常備武器與高科技尖端裝備,換取北韓派軍隊和彈藥支援對烏克蘭戰爭。這次閱兵中國展示的武器,是中國現在對抗美國最精銳武器。其中,有美國還在研發尚未完全成功與部署的超音速導彈。這些武器美國若不加快研發製造,將來發生美中或美俄戰爭,美國能否打勝仗?是不容樂觀。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職第二任期總統已經半年多,除通過8,315億美元國防預算外,軍隊建設計畫和盟邦軍事合作,都沒提過,令人擔心川普的美國優越感,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對手都已經追上還自大!
二、閱兵展示武器有美軍不及之處,兼平衡北韓對俄中關係的立場
這次「九三閱兵」中國展示三十多種現役部隊使用的高科技武器,從電視實況畫面看到金正恩很認真觀看,特別是對俄羅斯沒有展示給他看過的武器。中國展示的武器內容包括:空降突擊的輕型坦克裝甲車、兩棲突擊裝甲車、遠程火炮、艦艇雷射武器、鷹擊-15和鷹擊-19、魚雷、預警機、防空飛彈紅旗HQ-29、無人機、網路作戰車、電子對抗車、海上無人作戰艇、後勤保障車、裝備搶救車、巡弋飛彈、超音速飛彈、「東風17」中程飛彈和「東風5C」洲際飛彈、「巨浪3型」潛射洲際飛彈、「空警機600」、「殲15」艦載機、遠程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等,所有現役部隊使用的武器,精銳盡出,它們不但是要展示給中國人民看,使他們自傲中國武力精銳不可擋,激發愛國心,更要給美國人看到,飛彈可以打擊到美國本土威脅美國安全,包括「東風61」、「東風41」洲際導彈和「巨浪3型」潛射導彈。「鷹擊19(YJ-19)」新型高音速反艦導彈,是美國還沒完全研發成功部署的導彈。另外,「東風-17」裝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是一種被推進到高空後向目標俯衝的導彈,飛行軌跡可改變,更難攔截。還有,包括「殲35A」隱形戰鬥機,這是一款多用途隱形戰機,具備空對空和對地攻擊能力,被認為是對抗美國「F-35」戰機,這些武器不只是要展示給川普看,更要讓金正恩開眼界,使他未來在俄中關係中平衡過來,不至於因普丁提供高新武器製造技術而偏袒俄國。
三、中國在太平洋第二島鏈經常演練阻截美軍協防東亞盟邦
對習近平而言,他要能持續執政合理化的理由,是要建設中國軍隊超越美軍的軍事力量,成為世界強國,威嚇統一臺灣和收回釣魚臺群島海域與南海主權。這些目標其實是很難實現;習近平認為,收回東亞海域主權是他的歷史使命,所以繼續執政實現這些目標成為他合理性藉口,現在他經常在太平洋第二島鏈演練阻截美軍協防東亞地區盟國的巡航,更經常向南太平洋之無人海域試射洲際飛彈,其實這些都是可以到達美國本土的長程武器,和攔截美軍航行太平洋軍艦的中程、超音速導彈。
至於對「臺灣統一」,這些武器並不適宜對付臺灣作戰,對付臺灣中國比較需要短程導彈,像是M9和M11型導彈射程在300至600公里。中國現在對臺灣的策略是和平統戰,方法包括對臺灣官員、現役軍人的收買,對臺商經濟統戰;對習近平而言,臺灣每2年有選舉,故可透過選舉時,經由中國涉臺單位幫忙「親中」政黨取得執政權,再施壓該黨簽訂「和平協定」,完成所謂「統一大業」。其實,中國軍隊高層幹部涉及貪腐者實在太多,他們又都與對臺作戰有關,像是何衛東和苗華上將等,習近平現在不敢信任他們,對武力統一臺灣,他又沒有信心,所以用「和平統戰」做為對臺灣策略。事實上,習近平就是依靠統一臺灣、收復釣魚臺群島海域主權、和南海主權,合理化他連任領導人的藉口,在對中國軍隊打勝仗沒信心,與想要繼續擔任中國領導人的野心作祟下,習近平選擇既不用傷害兩岸人民生命,與持續打擊中國貪腐幹部,搏得中國人民支持,習近平將兩岸關係做為他的權謀,發揮得淋漓盡致。
四、中國軍隊混亂政治鬥爭不斷,習近平政權難穩定
習近平要展現大國之風,一定是從盛大閱兵展示軍隊素質和武器裝備精良著手,除了展示中國軍事力量強大,戰略上還有恫嚇美國意義,這次閱兵展示多種遠程導彈,這些都是美軍較擔心的武器;不過就習近平閱兵展示武力所顯示軍事力量,和他對這次閱兵的歷史意義說謊,尤其是他隻字不提美國在二戰時對中國作戰重大協助,顯示中國沒有大國誠實風範,對於展示軍力的虛實,也會令人質疑,使得世界多數國家不能真正認同中國是世界強國。另外在閱兵時,天安門城樓上露面的有溫家寶、王岐山、張高麗、賈慶林、劉雲山等人。在中共二十大大會議,當面斥責習近平的中共前領導人胡錦濤,沒有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這更證實了中共政治內鬥不假。而這次閱兵中央軍委委員的七個席位,空缺達到3人,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沒有現身,更顯示習近平正在整肅軍隊內部人事,閱兵場面是「虛有其表」;做為閱兵總指揮是中部戰區空軍司令員韓勝延中將,他的資歷尚淺,怎麼會由他擔任!更讓人懷疑中國軍隊人事已經混亂。
五、北約除西班牙外軍費提高將達GDP5%,美國對北約防衛力放心
6月25日北約舉行高峰會,成員國大都同意將國防費對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大幅提高到5%,以回應美國總統川普要求,其中只有西班牙表示其無需遵守這項目標,也能實現北約核心目標,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6月19日已表明,他不會做出相關承諾,並強調西班牙不需達到5%,只需GDP的2.1%就足以滿足北約核心軍事要求;根據北約估算,西班牙在2024年的國防支出占GDP的比例為1.24%,約172億歐元(約新台幣5,866億元),是北約成員中軍費占GDP比例最低的國家。針對國防開支承諾的措辭,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從「我們承諾」改為「盟國承諾」,使西班牙得以主張該承諾,但是不適用於所有成員國,呂特容許桑傑士說,西班牙將擁有「決定自身主權路線的彈性」,來實現與北約商定合作的軍事能力目標;西班牙是擔心5%的目標方案將會迫使該國提高稅收或削減福利,人民反對反而使北約安全保障不能得到加強。32國領袖在聯合聲明中重申北約第5條(Article 5)集體防禦原則,為北約堅不可摧的核心,川普在峰會也明確表態:「我支持第5條,這也是我來這裡的原因。」新支出目標當中3.5%將用於常規軍事力量;1.5%將涵蓋防護基礎設施等廣義防衛計畫。雖然西班牙防衛費不一致,但北約願意提高軍費達GDP5%,已使美國對歐洲防衛力放心,將軍力集中於印太地區。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與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