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4/01/31

2024台灣總統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本屆總統選舉引發國際關注,來台採訪的國際媒體也創下新高。圖為索馬利蘭觀選團至中選會參訪。(圖片來源:https://web.cec.gov.tw/central/event/event/41471)
 

2024台灣總統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
 

 2024年台灣大選落幕,由代表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以40%得票率贏得總統選舉,立法院則出現國民黨、民進黨與民眾黨的「三黨不過半」,形成「朝小野大」格局。雖然兩岸關係不是此次選戰的主軸,但選舉結果確實對兩岸關係有所影響。針對此,我們有以下觀察。

勿輕易將大選結果解讀為對兩岸關係的公投

 由於這次選舉是在美中戰略競爭,以及包括俄烏戰爭等重大國際紛爭後的一場選舉,因而引發國際關注,來台採訪的國際媒體也創下新高,然而不少觀察者將選舉結果解讀為台灣民眾支持民進黨持續執政以對抗中共。我們認為,此次大選最主要的議題還是選票結構的政黨結盟、候選人特質及內政議題,不應輕易解讀為是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公投」,「賴蕭配」雖贏得大選,但卻僅是40%的得票率,不論何種角度解讀都具風險。

北京對大選的反應提前

 由於中共早已將賴清德副總統「定性」為「不折不扣的台獨份子」,這是自從台灣舉辦總統民選後,北京首次在選前就將候選人進行「定性」,也因此,不同於過去2000年陳水扁與2016年蔡英文兩任總統是以「520就職演說」為觀察點,此次北京「關口提前」在勝選後隨即展開。國台辦與外交部在選舉當晚發出的聲明,提到「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在兩岸政治定位方面,國台辦提及「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比過去幾年的「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更加緊縮。此外,在中共施壓下,諾魯在選後旋即宣布與我國斷交,並同時與中國恢復邦交。而中共國安部也在選後發出「《反分裂國家法》利劍高懸」的文章,特別提及實施使用「非和平手段」的三種狀況。目前看來,這都僅是起手式,我方要更加謹慎因應。

美中關係下的台灣選舉結果

 眾所周知,此次大選已遠非台灣自己的選舉,而是涉及美中關係的發展。雖然美中在各項議題,特別是台海議題有所分歧,但在管控台海軍事風險是有共識的,此從在舊金山的「拜習會」及隨後的發展即可看出。就拜登政府而言,其絕對不希望兩岸關係在今年十一月美國大選前有所差池,避免來自川普更加強硬的挑戰。也因此,拜登被問及對台灣大選結果時,重申不支持台獨立場,國務卿布林肯則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其所訴諸的對象都是中共當局,且在選舉結束後,美國隨即派遣跨黨派高階代表團訪問台灣,據信這是中共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日前訪問美國時,雙方所達成的協議,目的是要求賴清德總統當選人在就職演說時,針對兩岸關係方面講出中共能接受的內容。

關於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的國是會議已刻不容緩

 雖然兩岸關係早已鑲嵌在美中戰略競爭中,但真正解決困境的關鍵還是在國內政局。在「少數總統」與「朝小野大」的格局下,再加上各政黨間因選舉產生的嫌隙,三黨間各種競合的變動幅度與速度將會加劇,使得各項政策的推動難度大幅提升。即將接任的執政團隊應要放下身段與在野黨溝通,國安團隊也要更加注重專業性,美中戰略競爭、俄烏與以哈等戰爭未歇、各國大選頻繁,凡此所可能帶來的內部政治競爭與外交連動,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中,船要如何駛得穩,朝野必須共同面對,或許,一場關於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的國是會議已刻不容緩。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