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賴清德新年談話令人樂觀 習近平像是「八股」賀辭
今(2025)年1月1日,臺灣總統賴清德發表「以民主厚植國力 迎向世界新局」為題新年談話,強調:一,我們要堅定地走在民主的道路上,民主不只是自由的生活方式、社會多元蓬勃發展的動力,更是外交上贏得國際信任的品牌。不論臺灣受到任何威脅和挑戰,民主都是臺灣唯一的路,只有繼續走,絕不回頭。二,要持續厚植國力,強化臺灣經濟韌性,深化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韌性。讓臺灣持續引領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進步,確保全球民主供應鏈安全與穩定。三,要持續均衡臺灣,落實世代正義,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果實。賴總統強調,民主臺灣是2,300萬人做主,不分族群、世代、黨派、城鄉,都是國家的主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2024)年12月31日發表新年講話,強調在科技和經濟方面高質量發展超越歐美國家;他特別提到2025年外部環境有不確定性的挑戰,要以中國式的現代化,開闊更寬廣的前景。在國際社會關注的兩岸關係發展方面,賴總統雖沒有特別着墨,但秉持一貫期待兩岸善意交流對話之心沒有變;習近平則強調要以香港和澳門的模式,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加上「兩岸一家親」的統戰策略;和賴總統審慎樂觀態度比較起來,習近平對兩岸關係發展主張是僵硬的,他想要「統一」壓力,年年疊加,至於人民對新年所期望的需求幾乎沒有着墨,尤其是渴望的民主。其實,習近平新年賀辭,不但中國人民沒有感受到新年新氣象,連國際社會都覺得極權專制的氣氛更加濃厚,像是陳腔濫調的「八股」賀辭。
二、「普世價值民主」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追求
(一)普世價值民主,才是人民所需要的生活方式
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各國人民不論是在自由民主國家,或是被迫在極權專制政權統治下生活,都知道儘管民主不完美,但是個好東西,這點在胡錦濤時期中國學者就出書宣揚過;而習近平卻創造出中國式民主,運用中共控制的傳媒,灌輸人民「民主」就是習近平定義的內涵。其實,中國式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等,都是中共極權專制的同義詞。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民主」是學習過程積累起來的人民「生活智慧結晶」,是「由下而上」累積經驗昇華而成。臺灣已經是民主國家,但一直在完善民主內涵與制度,讓它能更滿足人民的意志與願望;而不像習近平強調,中國政府要達到中共指導下的「十四.五規畫」要求目標。其實,習近平強調的「從上而下」施政方式,僅能表現統治者烏托邦的幻想,禁不起實際的考驗,更不可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願望。賴總統強調要堅定走民主道路,絕不回頭,也是期待中國人民,有朝一日也能同享普世價值民主生活。目前臺灣雖然政治紛爭不斷,但還是堅持在憲政體制內,依循民主的方式解決爭議,這是積累民主經驗與昇華必然的過程;民主的內涵包括人民在憲法保障下的言論、集會、遊行等政治權利,這些在民主臺灣尚有不完善之處,需要不斷地改進,絕對不像中國在習近平「由上而下」的「鳥籠式民主」統治,讓中國人民年復一年「忍受」中共政治恐嚇過新年。
(二)中國式民主人民仍然生活在專制極權統治下
儘管習近平不斷地對人民宣傳中國式民主的優越性,包括與其他政黨的政治協商制度,但中國8個在野的民主政黨70多年來還是那麼小,且都在中共資助金錢與保障政府職位下苟延殘喘,中共還在政治局重要會議後舉行通報會議,由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身份向他們做報告,以示尊重。事實上,世上沒有任何國家的在野黨願意當「萬年在野黨」,但在中國是不得由你選擇,因為中共就是要他們做「民主樣板」給國際社會看,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式民主,在不變的「萬年執政黨」中共屋簷下存在,還是極權專制的政治環境,70多年來從沒有一絲絲的民主進步。歐美國家對2012年開始執政的習近平曾經抱持過希望,期待他能比胡錦濤更讓中國人民獲得更大的民主生活空間。但是,12年過去了,國際社會還是稱呼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是極權專制國家,將中國與俄羅斯、北韓、伊朗等並列為極權專制軸心國家。
三、民主臺灣平常心看待世局的變動 極權專制中國擔心中共政權被推翻
(一)中國製造臺灣的敵人 臺灣卻謀求兩岸關係友好
前瞻2025年,臺灣人民都希望能夠以民主在國際社會交朋友,確保區域和平安全。臺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臺灣越強韌,世界民主防線就越穩固。這是臺灣人民的信念。其實,習近平認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是要阻絕國際社會和臺灣交往,就是要臺灣像香港、澳門一樣同樣受中共的領導實行和中國同樣的政治制度與實施一樣的法律規定。所以,一直在製造障礙阻止臺灣走向國際。民主是無敵於天下的,但中國卻是懼怕自己人民覺醒,起來推翻中共政權。75年來,中國最擔心的是西方國家利用民主來「和平演變」人民,因此,要斷絕中國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聯繫。現在,習近平的兩岸政策也是一樣,想要臺灣人民和國際社會斷絕關係。這是不可能做到的,臺灣人民誠如賴總統所說,是印太地區民主繁榮穩定的推動者,廣受歡迎,而世上沒有哪一個國家不要經濟繁榮和人民生活安定。
(二)美國政局變動中國風吹草動
習近平認為2025年外部環境對中國是不確定性的挑戰;而賴總統表示,展望2025年,有超過70個國家,在去年舉行選舉,有全新的民意,當各國的政局展開新局、國際的局勢快速變化,臺灣更要繼續以穩健的步伐,向前邁進。兩岸領導人對2025年的願景看法是不同的。臺灣是樂觀的;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增多了一層不確定性的壓力,尤其是美國迎來對中國課徵高關稅的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經濟壓力,美國政局稍有變動,中國風吹草動,都是壓力;民主臺灣則是樂觀地面對不同面貌的美國友人。對習近平來說,國際局勢變動似乎是增加更多敵人,連中國內部也增加更多貪腐幹部,這些是習近平的敵人,習近平掌權越久,他的敵人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只會增多,這樣的領導人只會將中國引領到孤獨的道路,沒有樂觀的新年。
四、臺灣迎接新年新氣象 獨裁專制中國卻擔心世局變動影響中共政權穩定
對民主臺灣而言,政權透過定期的改選不斷展現新的民意,展現國家靈活與人民的活力;但是,對極權專制中國,民主政治的定期改選人民選擇執政黨,卻視為洪水猛獸。去年全世界就有70多個國家舉行選舉,為了不讓中國人民知道各國選舉改變政局,習近平封鎖選舉新聞傳播到中國,也不准中國媒體報導選舉。因此,在世界各國包括臺灣歡欣迎接2025年到來時,中國政府卻擔心世局變動,會影響中共政權的穩定。其實,年年都有國家選舉,習近平就年年憂心匆匆,為了不讓中國人民知道國外選情與政局的變動,中國每年花費在媒體控制、社會控制和擔心人民的抗議活動而進行國家安全的「維穩」經費,與保護領土安全利益的國防經費支出相當。從今年兩岸領導人的新年賀辭演說,光是對兩岸關係發展比較,賴總統顯得審慎樂觀,而習近平難掩對未來的憂心,因為,他還要擔心許多國家舉行選舉政局的變動,對中共政權穩定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