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4/11/14

核子陰影再回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固然因為美國在日本投擲兩枚原子彈而加速終結,但也開啟了戰後美國和蘇聯集中在核子武器的競賽。(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核子陰影再回歸?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戰固然因為美國在日本投擲兩枚原子彈而加速終結,但也開啟了戰後美國和蘇聯集中在核子武器的競賽,使得核武器議題幾乎主導了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再加上許多國家競相發展核武器,這使人類生存在核子陰影底下。

 蘇聯的解體為全球化鋪路,使得以經貿為主的全球化加速進行。這不但暫緩了核武器的競賽,並且為全球性裁軍找到動力。在此背景下,聯合國大會於1996年9月通過《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雖然該條約附件二中的44個國家尚未全部批准,所以該條約至今尚未生效。至少,這使裁減核武器成為主流,人類暫時脫離了核子陰影。

俄羅斯因素

 然而,近二年來,核子陰影再度逐漸出現。首先,是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這驚醒了以歐洲國家為主的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想要走回過去蘇聯帝國擴張老路而改變蘇聯解體後歐洲的現狀。為了嚇阻歐洲國家或北約可能派兵協助烏克蘭以抵抗俄羅斯的侵略,普丁幾次指出俄羅斯有世界上最大規模和最先進的核武器,意在警告西方國家勿插手俄-烏戰事。

 除了口頭警告,普丁尚測試了不同的核彈頭導彈。最近一次是10月29日俄軍進行了核武器演習。在該演習裡,俄軍動用了陸、海、空傳統三基核導彈。陸基的是RS-24 Yars三節固態燃料推進可獨立攻擊三個不同目標的洲際彈道導彈,從普列次克(Plesetsk)航太發射場向勘察加(Kamchatka)半島試射;核潛艇試射的是R-30 Bulava和R-29 RMU2 Sineva兩種潛射洲際導彈;空中則從戰略轟炸機試射巡弋導彈。

 針對10月29日的試射,普丁強調,演習是因為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外界新威脅和風險出現,因此,擁有現代且得以隨時使用的戰略武器變得重要。普丁是針對美國和美國盟友可能允許烏克蘭發射長程導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發出警告。

北韓因素

 另一個因素是北韓。自1990年代起,全球為了阻擋北韓發展核武器提出許多方案。這包括成立朝鮮半島能源組織(Korean Peninsula Ener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KEDO),提供北韓需要的能源,例如重油,交換北韓承諾暫緩核能發展。其後,包括美、日、兩韓、中國,以及俄羅斯在內的六邊會談被提出,但因各國立場不同使六邊會談無疾而終。

 延宕至今,因為美中戰略競爭,基於反美需要,中國對昔日主要針對北韓倡議的朝鮮半島非核化興趣缺缺;聯合國因為北韓發展核武器而通過聯合國大會決議實行的諸多制裁,之後也沒有國家再追究;美國置重心於中國更是無力處理北韓議題。這不啻為北韓開了一扇全力發展核武器的大門。

 北韓核武發展快速可由最近的導彈試射看出。10月31日北韓測試了一枚巨大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火星炮-19」(Hwasong-19)。該導彈飛行高度超過7,000公里,超過了北韓以往的任何飛彈,停留在空中的時間更長達86分鐘。該導彈最後墜落在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海域。

 北韓的《朝中社》引述金正恩的話。他說,近來「敵方策動強化危險的核同盟,以及各式各樣冒進的軍事活動」,這都是北韓應強化核武力的佐證。

中-俄-北韓新聯盟?

 俄羅斯和北韓在去(2023)年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可能更加速核武陰影的再現。北韓派超過一萬士兵支援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俄羅斯以什麼回報北韓?俄羅斯是否提供核武和導彈技術給北韓?如果是,是否刺激南韓和日本內部辯論已久有關自行發展核武的政策?這是否加速東北亞核武器發展,而使核不擴散失控?

 更糟的是,北韓和俄羅斯的密切合作,再加上中國和美國戰略競爭的需求,是否加速美國和盟友vs中-俄-北韓新兩極體系的出現?換言之,核武陰影再現和新兩極體系似乎形成連動關係。當新兩極體系出現,核子陰影將再次回歸。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