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張建一(Chien-yi Chang)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Published 2023/07/25

彼時糖衣毒藥的兩岸服貿現已被國際公認為毒藥

九年前執政黨極力想和中國進一步連結而強勢通過服貿協議,引發台灣年輕人不滿而發起太陽花學運抗爭。(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彼時糖衣毒藥的兩岸服貿現已被國際公認為毒藥

 

張建一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兼院長


 九年前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或許只是兩岸間的協定,但九年來國際已看清中國政府的本質,那就是持續不公平的補貼自身企業、偷竊他國的智財與營業資訊,讓中國企業不只在全球能獨霸市場,甚至進一步延伸其國力到世界各國影響國際安全。

 此外,中國甚至也想將其過去十多年來發展的平台透過經濟侵蝕各國內需市場,並利用此平台蒐集當地消費者資訊傳回中國,進而影響出口國的國家安全。因此,九年前的服貿協議對於台灣而言,可說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九年後,在全球大多民主國家都將中國視為國家安全,甚至全球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後,服貿協議可說是已被國際公認為毒藥。

中國的本質比服貿協議更可怕

 台灣少數政治人物為了政治利益想把九年前被台灣人民封印的惡質服貿「拯救」出來,藉此又想將台灣推向全球公認為惡勢力大本營的中國一方,藉此加深台灣對中國的依賴。九年前服貿為何會被封印?除了當時的執政黨極力想和中國進一步連結而強勢通過,引發台灣年輕人不滿而發起太陽花學運抗爭外,更多的是因為台灣與中國兩國的服務市場開放是嚴重不對等的。當時的執政黨認為中國對台灣開放的項目較多,因此中國對台灣是讓利的,而且可以使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增加0.5%,因此極力主張開放。

 然而,當時很多學者已經指出服務業的開放與製造業不同,其影響層面之大,不只是表面上的數字變化那麼簡單而已。更何況,九年後的國際政經情勢已大幅改變,不只台灣的經濟成長結構大幅改善,甚至台灣在全球的正面能見度也已經大幅提高。在台商眼中,中國應該不再是全球市場的全部;反之,中國這些年一連串的大動作,如一帶一路、持續不公平補貼政策、動不動以各種名義限制各國商品與服務進口等措施,不只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公平規範,甚至使很多國家深陷債務危機。而中國內部也因為領導人的錯誤經濟決策使其服務業需求不振而可能深陷通縮危機。我們現在可以合理懷疑,中國將可能加大不公平補貼使其服務業去侵略他國的內需市場,進而得到經濟與政治利益。

中共的本質是「騙與拖」

 很多人都清楚中共的本性惡質,最主要的兩大特質就是「騙與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其執政時就被中國騙了,給予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且大力支持中國加入WTO。理由是中國加入WTO後其市場將會大幅開放,而中國也會逐步遵守國際規則,進一步使其民主化。然而,二十年後美國與全世界都看到了什麼?中國加入WTO後,美國製造業大幅萎縮,而中國不只沒有像當初承諾般地大幅開放市場,反而以大量不公平的方式補貼其國內製造業,以低價出口到全球搶占市場,傷害各國的勞工和企業利益。

 弔詭的是,在中國的本質被主要民主國家看清後,2021年10月21日WTO召開對中國貿易行為的閉門審議會議時,中國突然向WTO承諾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對於中國的說法,美國駐WTO代表畢斯比(David Bisbee)指出,對中國將擁抱開放、市場導向政策的期望並沒有實現,中國沒有改變的意願。他同時指出,「相反的,中國利用會員國的身份已成為WTO最大的貿易國,並加倍採取國家主導的非市場貿易方式,損害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勞工和企業的利益」,「我們對中國貿易體制最根本的擔憂,仍未得到解決」。簡而言之,即使現在中國三不五時說會開放市場,但我們高度懷疑這會是持續的「騙與拖」。

台灣服務業開放的對象應是先進民主國家

 至於台灣應要開放服務業市場嗎?事實上,台灣當初加入WTO時與中國不同的是,我們已經放棄開發中國家服務業最惠國待遇。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國際民主大國的企業都已經在台灣有很好的發展。這些企業依循國際公平規則及台灣的法規與台灣企業公平競爭,台灣企業即使無法與其競爭,也能從這些國際級服務企業學到不少經營知識而能更加進步,甚至開始國際化。同時,國內的消費者也因這些國際級企業的進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

 而台灣應該要對中國大幅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嗎?當然不行!全球民主國家現在都對中國心存忌憚,除了本身極力想辦法與中國局部脫勾或去風險化外,同時也積極與民主的台灣進行各方面的合作。如果現在台灣與中國又重啟邪惡的服貿,真的會讓這幾年想與台灣合作的民主國家不知如何是好!而且以經濟學理來看並不是愈開放愈好,這要看你開放的項目及什麼國家進到你的市場而定。

 事實上,服務業的開放比製造業是有更多顧慮的。一般商品的自由貿易或開放可能對一些產業有利、對一些不利,因此資本家和勞工也有人獲利、有人受害,而正常的政府仍要努力設法讓受害者得到補償,並維持階級間的平衡。但服務業的開放,能因而到中國發展而可能獲利的幾乎都是大企業和財團,因中國服務業到台灣發展而被排擠倒掉和失業的卻多是無法由中國之開放獲得機會的中小企業和勞工。更何況這些大企業和財團若在中國無法競爭,可能會造成國內金融風險,所以這種協定對所得和財富分配及社會公平是極為不利的。

 最後,國內許多服務業是欠缺國際競爭力之企業和勞工僅存的活命之處,對背後可能有中國政府支持的服務業盲目開放,將造成台灣嚴重的失業和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安問題。即使自由開放是對的,也必須是公平競爭。如前所述,如果現在說中國在其本身的市場與全球市場是公平競爭,那就是睜眼說瞎話。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