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05/02

「蔡麥會」後中國對台軍演給區域和平添亂不利經濟發展

一、蔡英文總統為國家拚外交出訪,中國對台軍演不利區域經濟發展

    3月30日,中國總理李強在「博鰲論壇」開幕致詞時強調,和平是發展前提,過去幾十年間亞洲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離不開總體和平穩定的大環境,未來亞洲要實現更大發展,絕不能再生亂,否則會自斷前程。3月29日,蔡英文總統啟程訪問中南美洲友邦瓜地馬拉與貝里斯,期間於3月30日過境美國紐約,4月1日抵達瓜國會見賈麥岱總統(Alejandro Eduardo Giammattei);4日會晤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John Briceo),並在貝國國會發表演說;5日過境美國洛杉磯會晤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7日返抵國門。蔡總統此行完全係為國家利益遠赴邦交國鞏固關係,美國對於蔡總統過境相當低調,目的是避免引起中國抗議進而舉行軍演造成區域緊張。中國在蔡總統出訪前即揚言,如果總統和麥卡錫會面,將會有大動作。蔡總統過境洛杉磯時舉行的「蔡麥會」確實熱絡,4月7日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外交部、國防部與國台辦旋即發表譴責聲明;當天解放軍東部戰區亦公告,6至8日規劃在台灣南北部、台灣以東空域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並於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利劍」演習;中國福建海事局也宣布,8至20日將擇6個時段在台灣海峽實施實彈演習。

    整體而言,中國本次反應較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時謹慎,但畢竟還是給區域和平添亂,對習近平當前振興經濟招引外企赴中投資仍然不利,歐美各國政府與企業尚在觀察印太地區經濟環境投資風險。

二、各國企業觀望中國市場風險,馬克宏卻籲歐洲莫捲入台灣議題

    4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率50位法國企業家訪問中國,並會見習近平及李強,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亦同行,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觀察中國經濟環境,並尋求恢復歐中經濟合作,同時勸說習近平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以終止烏國危機;習近平也想利用中國市場的巨大經濟利益吸引馬克宏,進而分化他與美國的關係。馬克宏此行旨在與中國維持緊密經濟聯繫,中法不但簽署51條聯合聲明,法國36家企業還在食品、科技、製造、能源、創新、民用核能等領域和中國簽訂18項合作協定。中國多家航空公司去年就已向「空中巴士」(Airbus)訂購了300架窄型客機,價值高達400多億美元,為了生產這批飛機,4月6日空巴與中國簽定協議,將在天津開設第二條生產線,加倍自身在航空市場的生產能量;習近平還飛到廣州和在當地參訪的馬克宏喝茶暢談,極盡討好之情。得到習近平給予的巨大經濟利益與熱情接待後,馬克宏在回國飛機上接受媒體專訪時竟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這番言論經媒體刊登後,馬克宏被許多歐洲國家政治界及學界人士批判失格、天真、不配領導,甚至被俄羅斯冷嘲熱諷,而馬克宏這番話或許也助長了習近平在他離開中國後對台灣發動軍事演習。

三、中國對台越強硬,台美合作關係越緊密,國際社會越支持台灣

    中國對台灣軍演不只威脅鄰國日本安全,整個印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都遭受衝擊,供應鏈中斷問題尤其嚴重。就國際現勢論,中國對台軍事演習已無法阻止台美關係發展,對台「武嚇」越是強硬,美國支持台灣的力度越是增強,國際社會也將更加支持台灣。習近平如繼續執意對台軍演而造成區域緊張,恐怕將如同李強先前所言,只會自毀前程令中國經濟更加惡化。習近平應慎重考慮這一點,進而和平對待兩岸關係,而不是相信軍事威嚇可使台灣屈服。

四、馬英九訪中掃墓待遇不如連戰且參觀的都是抗日古蹟

(一)習近平顧忌馬英九捍衛的「中華民國」

    前總統馬英九3月27日到中國湖南掃墓,他此行還帶著學生與中國大學交流,和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比較,馬英九此行有所不及。連戰是在中國刻意安排的小學生親切的「連爺爺您好」聲中訪問中國,還會晤時任政協主席賈慶林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屬於「國級貴賓」之高規格接待;馬英九則是由國台辦及各省委書記接待,被稱為「省級貴賓」接待。這種差別除了與馬英九是因個人行程及帶領學生交流為由訪問有關外,更是因為習近平認為國民黨對統戰台灣之利用價值已不如連戰時期大,何況馬英九強調的「中華民國」是習近平顧忌聽到的「歷史名詞」。4月7日馬英九回國時,大喊「九二共識復活了」,但這個已逐漸被淡忘的歷史名詞能否再度激起台灣人民響應?在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中,又能否為台灣主流民意接受?答案如果是否定,那麼實際意義就不大,只是馬英九個人感想而已。尤其值得注意,國民黨內有意參選明年初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對此反應都相當冷淡。此外,馬英九此行參觀的都是被中國指定為「愛國教育基地」的抗日戰爭史蹟,包括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與上海四行倉庫等,不免予人一種反日印象,與他所提倡的「和中、親美、友日」外交理念相互矛盾。

(二)國民黨繼續擁抱沒有前途的歷史將誤導年輕人

    事實上,馬英九和國民黨應該先告訴追隨他們的年輕人,他的家族往事已是歷史,他所參觀的南京中山陵、國民政府時代總統府等,在中共專制統治下,也都是回不來的歷史,繼續擁抱沒有前途的歷史,將誤導年輕人陷入中國的統戰論述中,而無法開拓台灣前途。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1949年後由國民政府帶來的200多萬大陸人民,與原來的台灣居民融合而成的國家,從蔣介石試圖反攻大陸,到蔣經國認識到反攻不可能而開始建設台灣,一直到李登輝時期的台灣民主化,「民主」始終是台灣人民的核心認同,也是對抗中共最重要的武器。中國應該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畢竟兩岸關係不應只是戰爭與和平間的選擇,而應該是彼此相互尊重的雙向互動。

五、台灣的前途在於國人團結一心

    蔡總統拚外交之旅已結束,台灣目前還有13個邦交國,而美國現在最擔心的是台灣在南美洲僅剩的邦交國巴拉圭,因為該國在野黨候選人已表明,如果選勝將承認中國,與台灣斷交。就地緣關係而言,台灣的邦交國都很遙遠,彼此經濟互動也不多,台灣外交資源有限,和中國競爭邦交國數目實在不切實際。然事實上,台灣外交前途的關鍵在於內部團結,政府有關部門之間如能有效合作,勤快地派遣幹部赴邦交國訪問交流,並鼓勵人民踴躍赴邦交國旅遊、從事經濟活動,同時鼓勵媒體多多報導介紹邦交國讓人民深入了解,如此一來,或許能更加鞏固我國與邦交國情誼。蔡總統為拼外交出訪受到中國阻撓令人憤慨,而未來阻力肯定會更多更大,然台灣若能團結一心為外交共同努力,中國再大的威脅也阻撓不了台灣人民為自己前途尋找出路。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