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3/11/08

布林肯邀請王毅訪美為「拜習會」鋪路

一、布林肯邀請王毅訪問美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10月26日與受邀訪美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談,雙方同意有必要就各項議題維持順暢溝通,布林肯更強調,恢復軍事領域溝通管道對避免誤判至關重要。而就台灣問題,布林肯向王毅表示,美國恪守「一中政策」,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也期待兩岸和平解決分歧。雙方並確認將共同努力推動拜登與習近平在11月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期間會談。另外,對於近期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布林肯希望中國運用管道要求伊朗不要介入。此次會談對未來美中關係發展影響深遠,成果令人期待。

二、舊金山APEC「拜習峰會」與美中關係

(一)拜登政府的美中關係政策本質:經高政低

    拜登目前對中政策較重視經濟互動,兩國甫成立美中「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希望為雙邊官員提供平台協商經濟及金融領域重大問題,但同一時間,美國仍持續嘗試對中國進行經濟「去風險」,可見美國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時相當謹慎;與此相比,兩國在政治上則幾乎沒有互動。今年美國是APEC輪值主席國,習近平如要參加必然得面對拜登,王毅其實也希望藉這次出訪穩定兩國關係。目前,美中互動大抵上是「經濟先行,政治隨後」的「經高政低」局面,這也是習近平想要改善中國經濟困境不得不走的途徑。強調開放市場、吸引外商投資是習近平當前的經濟發展策略,如順利出席APEC峰會,習近平肯定也會釋出相關政策訊息,事實上,習近平和拜登目前都是以各自國內經濟發展為重。

(二)美中缺乏政治互動致印太緊張情勢升高

    美中關係今年2月因間諜氣球事件再度快速降溫,隨後中國主掌外交及國防事務之高階官員開始頻繁異動,兩國在政治層面上幾乎難以互動,進而導致印太地區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直到近期王毅訪美,兩國關係才又有「止跌回穩」的跡象。

三、布林肯希望中國阻止伊朗介入以哈衝突

(一)以哈衝突擾動中東及國際安全情勢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奇襲,使原本分裂的以色列朝野政黨團結組成緊急政府和戰時內閣,開始對哈瑪斯發動全面戰爭。10月17日,加薩地區一家醫院發生致命爆炸導致百人死傷,震驚全球,但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以、哈雙方「人道停火」的提案卻因大國角力持續被否決,導致救援物資無法送達災區,情況越來越惡化。

    美歐國家大多支持以色列對哈瑪斯進行的自衛作戰;哈瑪斯也積極串連中東反美激進組織合作對抗以色列,令戰事有延長和擴大的趨勢。與區域大國伊朗關係密切的中國因此扮演重要角色,美方便希望中國利用管道施壓伊朗不要介入。王毅此次訪美會見拜登時,拜登便特別指出美中必須一起努力處理包括以哈衝突在內的全球挑戰。

(二)中國要求伊朗不介入戰爭考驗其在中東影響力

    中國是否有能力影響伊朗,阻止其介入衝突擴大戰火呢?其實從哈瑪斯代表團10月26日訪問俄國,會見俄外交部副部長鮑格達諾夫(Mikhail Bogdanov)討論人質釋放問題,就顯示俄國對哈瑪斯的影響力比中國還大,王毅是否能成功要求伊朗不介入衝突,考驗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但伊朗在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不斷提供其無人機,雙方互動及合作關係近期更持續升溫,以哈衝突戰略上對俄國有利,伊朗照理來說不會理會中國要求。何況中國至今除了派遣中東特使翟雋訪問各相關國家提倡「兩國方案」外,並無太多實際作為。事實上,中國目前國內局勢嚴峻,考量到當前兩場戰爭都牽涉美俄,從戰略競爭角度出發,不要將戰爭問題惹上身對中國最有利,所以中國應該不會實際對伊朗施壓。

四、美中關係未來展望

    10月27日中國媒體報導布林肯與王毅在美國進行了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且雙方同意為實現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同努力。但提及台灣問題時,報導卻指出台海和平穩定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台獨」,美中關係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必須堅決反對。事實上,「台獨」問題是中國近來為應付國內政局不穩,有意強化人民愛國意識宣傳出來的。習近平對美台關係發展遠高於兩岸關係一直感到不安,但其實對台灣人民而言,在中國的持續威逼下,認同民主價值與發展美台關係可說是必然結果。習近平以前一直強調和平發展是世界主要潮流,現在不但不再提起,還加強對外軍事擴張、威脅區域和平,實在相當可惜。其實,要讓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國力持續強盛的方法,就是把握美國尋求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機會。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