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林世嘉(Shih-chia Lin) 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Published 2021/08/30

與疫共存:去中心化及賦權的防疫共治

歐盟發表了「歐盟數位 COVID 證明」的執行原則,民眾將能夠透過手機APP取得數位證明,並在跨國旅行中免除特定的公衛限制。
(圖片來源:https://www.openaccessgovernment.org/parliament-and-council-agree-on-eu-digital-covid-certificate-proposal/111148/)

 

 
 
林世嘉
財團法人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
 
 

 

與疫共存:去中心化及賦權的防疫共治

 

  自疫情爆發以來,防疫資源向來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集中化」管理,然而在疫情「清零」可能性微弱的情形下,政府的防疫思維轉向「與疫情共存」,未來應建立以數位技術為基礎的「新常態生活」,並將「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及「賦權於民」(empowerment)兩項原則,應用在數位化的防疫政策之中。

邁入「新常態生活」的數位治理關鍵

  「去中心化」意味著能夠讓更多的地方政府、社區與企業加入「與疫共存」的數位應用生態,在符合法規(如資料去識別化、自由收回同意等)的情形下進行更具創意與更高效率的防疫方案。

  「賦權於民」則是將健康數位資訊的權限還諸民眾,民眾可以自由決定其資訊被取用的時間、地點、方式、範圍與用途,也可提供給第三方(無論是研究單位或企業)進行應用開發,而非僅由健保資料庫或健康存摺及集中管理。這也意味著民眾將能有更多的機會貢獻防疫新生活,藉由提供資料來保護自己、親友乃至於整個社區,就如同疫苗接種,當越多人施打疫苗,集體的行動將使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安全。

  「去中心化」與「賦權於民」的數位防疫應用,在「降級」與「解封」的未來中,將扮演越趨重要的角色。以歐美各國為例,NBA與生物安檢辨識公司CLEAR合作,要求入場球迷必須出示健康通行證,民眾可在出發觀賽前進行居家COVID-19檢測,並將結果上傳到伺服器,檢測陰性者將能取得健康通行證並入場,檢測陽性者還能夠取得CLEAR公司醫療機構合作夥伴的治療與照護建議。歐盟則發表了「歐盟數位 COVID 證明」(EU Digital COVID Certificate, EUDCC)的執行原則,已接種、檢測為陰性或是已從疾病康復的民眾,將能夠透過一般手機APP取得數位證明,並在跨國旅行中免除特定的公衛限制。

  一個理想的「去中心化」與「賦權於民」的數位防疫技術,必須最低程度、去識別化地使用個人資料,而利用這類資料所產生的數位證明,也毋須暴露個人身分,而僅需顯示個人在防疫控制中的風險層級,並從個體的風險層級與足跡擴大到公共場所,在確保公共場所的適度開放時,仍能保證場所的安全性;而若感染確診,其資料與足跡也能夠即時上傳,並警示曾造訪同一地點的民眾,足跡所至之處則立即啟動因應措施如停止內用、加強清消、強制出入者配戴口罩等;而醫療機構、個人企業、大樓社區等也可以應用類似的原則,來執行機構與社區的防疫措施。

需要政府思維及社會共識之轉型

  「去中心化」與「賦權於民」的數位防疫應用,需要法規的調整、集權治理思維的轉型,乃至於整體社會對於「分享資料共同鋪建防疫網」的理解與共識,將責任與權利開放給每個人、鼓勵每個人參與防疫行動,這將是臺灣邁入「新常態生活」的治理關鍵。

  臺灣的數位能力自不待言,而我國的民間動能和公私協力更是我們能夠防禦首波疫情的關鍵,在疫情進入「下半場」乃至於「延長賽」的現在,也已有許多廠商提出解決方案,在「新常態生活」中應用數位技術,使人人皆能貢獻一己之力守護臺灣。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