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翁明賢(Ming-hsien Wong)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1/08/05

中共紀念百年黨慶後的對臺戰略部署思維

2021年7月1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建黨一百週年的盛大萬人儀式。
(圖片來源: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2/content_5621919.htm#1 )

 

 

中共紀念百年黨慶後的對臺戰略部署思維
 

 

          翁明賢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灣戰略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1/7

 

  

  2021年7月1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建黨一百週年的盛大萬人儀式,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一篇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其中關於兩岸關係的論述僅163個字,最大的調整在於以往中國官方傳統一貫強調「雙推戰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此次「重要講話」單獨提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凸顯出中國對臺戰略著重於具體「起而行」之道,而非「坐而言」階段,亦即兩岸關係走向沒有「統一時程表」的「戰略模糊」階段。事實上,從國際戰略情勢、中國內部發展與兩岸情勢發展,北京戮力型塑有力的全球與亞太秩序主導者角色,並全方位開展中共所謂的「歷史任務」與「共同願望」,必須面對華盛頓從多邊主義角度,倡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多重戰略競逐,也因此提供給臺灣重新思考如何平衡美中兩強的戰略契機思考。

  首先,從北京角度言,以往「臺灣問題」隸屬於美中關係互動的課題之一,北京始終強調「臺灣問題」為其核心利益,不容他國干涉,美國也始終堅守三公報一法,雖然在1996年第三次臺海危機期間,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穩定臺海局勢,但在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之後,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調整在法理上與國際層面參與,出現美中共管臺海現狀的論調。及至2017年川普上臺之後,華盛頓改變與中國戰略競爭的本質,透過一連串友臺法案:《臺灣旅行法》、《亞洲安全再保證倡議法》、《臺北法案》等,並強化對臺軍售11次,以及強化美臺實質雙邊交往關係,所謂中美關係下的「臺灣問題」本質已經發生變化。華盛頓不再顧慮北京對臺政策的敏感性,例如派遣內閣層級的衛生部長訪臺,或協助臺灣更多元化的參與國際事務,以及穩定臺灣在南太平與中美洲友邦國家關係。此外,近期有多架次美國一般或是軍用行政專機降落松山機場,引發中國官方強烈抗議,但也是代表華盛頓又一次持續強化美臺緊密非官方關係的例證。

  其次,美國除了強化雙邊「美臺關係」的深化之外,再者,拜登上臺以來的對中國戰略定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不干涉內政為原則,並基於一個透明與開放的印太理念,也是基於臺灣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遏制中國東出的重要地緣戰略位置,以及2020年以來因為新冠肺炎,引發全球供應鏈中斷危機,臺灣掌握全球半導體80%供應量的角色,重新思考臺海議題「國際化」。2021年4月份以來,透過雙邊美日、美韓元首高峰會議,以及G7國家在英國的高峰會議之後發表「共同聲明」,都明確地提出「確認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與「鼓勵和平途徑解決爭議」,透過不斷的「國際實踐」過程,建立「臺海議題」成為跨歐亞的安全議題,進而也成為一個必須維護的「規則」,形成一個全球各國共同維護的國際秩序。

  第三,從2020年開始衝擊全世界衛生安全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於各國強力進行「疫苗施打」與「邊境管控」工作,整體疫情一定有趨緩情況。不過,近期因為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又加上各國不同程度的解封措施,使得人類進入更嚴峻的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北京透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持續不斷推動基礎建設工程,以及「疫苗外交」推動,藉以發揮其國際社會影響力。不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團也開始反制北京上述作為,主要在於拜登於G7國家元首會議上提出高達40萬億美金的「B3W倡議」,並提出針對世界各國8,000萬劑疫苗援助行動。

  此外,拜登要求美國情報當局在90天之內提出新冠肺炎起因,而「世界衛生組織」除了警告世界各國注意新一波變種病毒流行問題之外,也成立一個新的永久性「國際新型病原體起源科學諮詢小組」(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Origins of Novel Pathogens,SAGO),也呼籲中國配合整體調查工作。未來不管美國情報界的調查報告如何,一定程度也給北京處理新冠肺炎後續的全球壓力問題。

  從上述三個角度,北京未來戰略佈局「目標」,從「決策者角度」言,首要當務之急在於建構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和平與穩定內外環境,順利進入下一個任期,實踐十四五計劃與2035願景綱要。是以,北京將「美中關係」和緩列為首要之務,近期傳出美中設立熱線一事,以及何時何地舉行拜登與習近平會晤一事,就成為華盛頓與北京雙方主觀意願的展現。雙方都在確認彼此戰略互動的定位,而北京嘗試建構一個有別於歐巴馬時期所推動的「新型大國關係」,雖無法與美國平起平坐,至少確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主導地位。

  其次,基於上述「攘外安內」戰略思考順序,在兩岸關係方面,持續透過軍機船艦繞臺、擾臺、封臺演練,保持緊張不鬆弛,建構類似維護「東海防空識別區」領土主權的積極軍事途徑。在戰術上,又可以結合「實戰練兵」需求,加速解放軍軍事現代化工程。再者,基於「統一戰線」理念,透過「間接路線」續強化「惠臺」措施與兩岸交流工作。在習近平百年黨慶涉臺部分講話,北京避開「兩制臺灣方案」用語,延續以往「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用語,透露出爭取臺灣民心為首要,適度和緩2016年以來對峙兩岸關係,並且展現出以北京為主,配合美國倡議的國際社會之「鼓勵和平途徑解決爭議」,要求華盛頓不要干涉內政,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與和平。

  是以,當美中兩國進入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VS以「不干涉內政」為原則的國際秩序之爭,臺灣除了持續注意美中全球戰略競逐結果,可能受到的「間接損害」之處,例如臺灣與歐盟、東協組織與友邦國家之間的關係之外,面對華盛頓主導「美臺關係」之深化,臺灣也必須思考如何擴大與建構在美中兩強之間不可或缺的戰略利基,例如除了高科技半導體護國神山產業之外,臺灣持續發展民主深化成果,結合更多理念相近國家,並在印太戰略架構下扮演一個不可或缺角色。

  總之,面對未來新冠後疫情時代發展,臺灣除了思考因應中國戰略佈局之外,如何平衡美中兩強戰略競逐的最大利益、如何建構國內關於兩岸交流一定程度共識,以及如何有效因應解放軍「以武逼談」,都是充分實現整體國際社會「確認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與「鼓勵和平途徑解決爭議」的戰略思維。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