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王敬智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兼任助理研究員
Published 2023/01/09

政治依舊主導防疫?中國防疫亂象短期難解

自中國鬆綁封控後,民眾開始囤藥自保,導致中國多地出現「缺藥荒」。圖為中國零售藥店在調配感冒、退熱、止咳、抗病毒等藥品。(圖片來源:https://fgw.henan.gov.cn/2022/12-29/2663726.html)

 

政治依舊主導防疫?中國防疫亂象短期難解

 

王敬智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兼任助理研究員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衛健委)在去年12月26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自2023年1月8日起,將它的傳染病管制層級從「乙類甲管」(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但採取對甲類傳染病級別的預防及控制措施)下調為「乙類乙管」,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且取消對入境者實施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措施。

 從2020年1月20日COVID-19被列為「乙類甲管」起算,到2023年1月8日開放對疫情的高度警戒防控措施為止,已經過了1,084天。這標誌著生活即將邁向疫後新常態的政策轉向,對於過了這麼久嚴防嚴控及閉關鎖國生活的中國人民應是種解脫,但事實與此相距甚遠。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就自承,這一波放開後的大感染「可能是最困難的時期」,由於醫療資源不足及一線醫療人員大量感染,這將是「非常硬的一場仗」。

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驟然解封

 這種情況是如何導致?作為全球最後開放疫情管控的國家之一,中國理應有充足的時間借鑑各國經驗,但從現在的發展看來,政府顯然沒有做好轉向的準備。之所以如此也不難理解,因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22年10月舉辦的中共二十大上依舊宣示「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但誰能想得到僅僅兩個月後,官方就宣布防疫方針從原本的「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這麼短的時間要做好相應的配套調整根本不可能。所以疫情突然全面解封後,想當然會出現民間瘋搶各式藥品、醫院求診者爆滿,甚至連殯儀館及火葬場都出現了處理不了湧入的亡者遺體等等亂象。

 作為中國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醫師曾感嘆,「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而這正是習近平上台後不斷集權所導致的結果。當國家內部不存在任何制衡力量,而媒體及公民社會更只能匍匐於黨的腳下,這時的官僚機構便只會唯命是從,而不會因應病毒及疫情的新發展作出防疫政策的調整。當Omicron在2021年年末開始取代Delta成為新冠主流病毒株後,中國卻依舊無視其傳染性高且重症率及致死率皆低的特性,依舊採取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以來的嚴防死守策略。這是因為「動態清零」方針已被習當局與自己的執政正當性綁定,將其效果宣傳為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以當世界各國鑑於Omicron的特性,開始解封及放鬆防疫措施時,中國卻還在高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指責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就是「躺平」,只有中國採取的「動態清零」才是「堅持人民高於一切、生命高於一切」。

 這種政治主導防疫的後果就是中國遲遲未能做好疫情解封的準備,不僅未能針對Omicron必然造成大規模感染這種可預見的結果,提前規劃醫療體系的配套措施,甚至連藥品和疫苗等現在已不稀缺的防疫物資都沒有準備。最後是因為無理防疫措施的上綱上線,使得「白紙運動」在2022年11月底爆發,中國官方才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驟然解封。

拒絕德美捐贈mRNA疫苗 顯示政治依舊凌駕防疫 

 事實上,台灣也曾因為疫情變化而面臨挑戰。2021年5月19日,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宣布進入三級警戒,由於準備不足且時值全球疫情高峰,我國難以即時取得大量疫苗。這時政府除了自己加快疫苗購買腳步外,也接受包括日本(第一批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6月4日到貨)及美國(第一批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6月20日到貨)等國家捐贈疫苗,民間包括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所共同捐贈1,500萬劑BNT疫苗也從當年9月2日開始陸續到貨,我國疫苗接種率在此後穩定增加,因此也就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因應病毒和情勢的變化合理規劃防疫措施,才能確保疫情可以「軟著陸」,不至於給社會及人民產生太大衝擊和損失。

 但反觀中國現在的狀況,當局顯然還沒有拋棄政治主導防疫的思維。雖然當前中國的疫苗接種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但令人擔憂的是,作為主流疫苗的科興與國藥採取的是較傳統的滅活技術,效果及保護力已被證明不如莫德納和BNT等使用較先進mRNA技術的疫苗。因此學術研究和學者都建議,前兩劑接種中國國產疫苗者,加強劑最好改打mRNA疫苗,才能有效提高疫苗的防護力。但即使如此,在這一波疫情大感染爆發後,中國官方卻依舊拒絕了包括德國和美國在內等國捐贈mRNA疫苗的提議。

 中國遲遲不願輸入西方的mRNA疫苗,無疑還是從政治考量出發所做出的決定。一方面是中國目前本土就有將近十家企業正在研發 mRNA 疫苗,此時讓國外的mRNA疫苗入華,無異於將國內市場拱手讓人。二方面則是因為中國作為新冠疫苗輸出大國,若此時接受西方援助疫苗,這等於再次戳破之前大力宣傳的疫苗外交及防疫成就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