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spect Foundation

  • 楊昊(Alan H. Yang) 政大東亞所教授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Published 2021/07/29

東協中國外長會議的戰略意涵

東協-中國特別外長會議在2021年6月7日於中國重慶舉行,該會議被視為是紀念中國與東協對話關係邁進第三十周年的重要場合。
(圖片來源:httpswww.fmprc.gov.cnmfa_engzxxx_662805t1882097.shtml )

 

 

東協中國外長會議的戰略意涵
 

          

楊昊
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暨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1/7

 

  東協-中國特別外長會議在2021年6月7日於中國重慶舉行,該會議被視為是紀念中國與東協對話關係邁進第三十周年的重要場合,不過,會議場景卻無法擺脫兩個東南亞近期遭遇到的挑戰:其一是東協各國都深受武漢肺炎疫情再度爆發所擾,紛紛陷入低靡的防疫困境;其二則是外界對於緬甸二月政變後的東協新局始終抱持著不確定與不樂觀的態度。這場會議是由菲律賓(外交部長洛欽,Teodoro L. Locsin)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共同主持,特別是菲律賓,自2018年起到2021年期間擔任中國東協關係的協調國。

  東協-中國特別外長會議的動態可以從其共同主席聲明中掌握端倪。該聲明裡開宗明義地揭示了東協國家對於中國提供疫苗外交的感謝,同時也強調中國與東協的互助與合作大幅降低了疫災對雙方的嚴重衝擊。就此,不難發現,在中國疫苗外交與防疫援助的驅動下,東協與其成員國在面對防疫控管與經濟社會動能復甦的過程中,很難排除中國的影響力。這也意味著,受到北京刻意推進的多面向誘因與積極示好的影響,東協國家在外交上也將備受牽制,其中,在雙方同意推進的疫災東協回應基金(Covid 19 ASEAN Response Fund)、東協全面復甦架構(ASEAN Comprehensive Recovery Framework)中,都意味著中國所置入的影響力無論就合作目標、議程設定與具體行動來說,都不容忽視。

  尤其是雙方均同意應該要更進一步擴大疫苗合作、推進公平取得、加速生產,以及分配疫苗的管道,以期讓所有人都可以有安全、有效、有品質、負擔得起的疫苗。類似的聲明字字斟酌且意有所指地凸顯當前決定疫災治理良窳之關鍵在於疫苗,而疫苗生產的技術與分配等關鍵的議程設定權力係都掌握在西方大國手上(弦外之音就是抨擊當前疫苗取得方式並不公平、高價且難以負擔),換言之,對於同為發展中國家的東協成員而言,在防疫治理過程中始終受到外力牽制與被西方大國與歐美勢力所決定,而這對於個別國家要自主發展防疫能量來說是相當不利的。本次特別會議的聲明裡頗不僅有中國偕同東協國家同聲一氣的姿態,更有中國為東協提供公共財、且為其撐腰、平衡西方國家的態勢。

        儘管如此,誠如前文所述,受到北京刻意推進的諸多誘因與示好協助的影響,東協(及其成員國)在外交戰略上也將備受牽制。譬如,曾因為疫災而進度受阻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今天、甚至疫後時期,也將更理所當然地與「東協整體連結」(ASEAN Connectivity)計畫順勢「被協力」且更密切地結合。另一個明顯且敏感的例子是《南海各方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 COC)的協商談判進度仍然膠著不前,明年適逢〈南海各方宣言〉(Declaration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通過與落實二十周年紀念,東協面臨到需要檢視這份區域規範對於是否有效確保南海情勢穩定的壓力,更重要地是要加速完成一個符合東協利益與各方同意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協商談判,但正因為中國在疫災期間於公共衛生與疫苗等防疫外交的支援,可能成為東協在推進《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掣肘,儘管有若干東協國家(如菲律賓)曾公開表態接受中國的防疫資源援助不會影響到南海立場與對策,但並非所有東協國家皆然,甚者,明年的東協輪值主席將重新回歸柬埔寨,2012年因為南海議題造成東協分裂的經驗,仍使得南海情勢(特別是符合東協利益的CoC)與疫後復甦之途充滿變數,且更將以中國作為東協共同體發展的關鍵詞。

Editor’s Note: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publication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flect the policy or the position of the Prospect Foundation.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