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Published 2022/04/21

中國對俄烏戰爭態度之評析

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與制裁的同時,北京與莫斯科緊密的盟友關係一直受到國際關注。
(圖片來源: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02/1251361.shtml?id=11)

 

中國對俄烏戰爭態度之評析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俄烏戰爭不僅未如普丁當初所預期的速戰速決,隨著時間拉長,國際強權博弈的痕跡也更加明顯。而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的譴責與制裁的同時,北京與莫斯科緊密的盟友關係一直受到國際關注,雖中國一再宣稱其「中立」立場,但西方國家都在檢視其是否會提供俄羅斯援助、緩解國際的制裁。針對此,我們有以下看法。

確保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為中國首要目標

 首先,中國的戰略目標一直沒有改變,即確保與俄羅斯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一方面戰爭爆發後,美國主導的經濟制裁再加上重新團結北約,讓美國的地位再次提升,另一方面,中國雖仍為美國首要競爭對手,但俄羅斯此回的冒進,也讓中國在美中競爭中稍微獲得喘息空間。此外,在北京冬奧開幕前,中俄兩國元首會面後,習近平宣告「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也讓中國戰略迴旋空間縮小。這也是為何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特別會議與人權理事會的投票中,中國均投看似中立卻是傾向俄羅斯立場的「棄權票」,而在之後的國際法院要求俄羅斯應立即停止在烏克蘭軍事行動的投票中,中國則直接投下了反對票。

中國宣傳其位居道德制高點並趁機倒打美國一把

 其次,中國試圖宣傳其位居道德制高點,並趁機倒打美國一把。王毅於今年「兩會」外長記者會的表態最為明顯,其強調國際社會應聚焦兩大問題繼續努力,一是勸和促談,二是防止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而在3月18日的「拜習通話」中,習近平提及「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同樣在4月1日的中歐峰會中,習則重申中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發揮勸和促談作用,和談是避免局勢緊張升級的唯一可行途徑。從習近平和王毅的講話中也透露中方欲塑造「中國『勸和』,而北約特別是美國『勸打』」的國際印象,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是更明確指出「還有一些勢力企圖藉制裁激化矛盾、分裂世界」。

官方引導國內輿論「挺俄」

 而在中國內部「民意」部分,「挺俄派」與「挺烏派」皆有,「挺俄派」的觀點認為俄羅斯出兵是基於北約東擴威脅自身安全、若俄羅斯戰敗則中國將難以獨自對抗美國的打壓和圍堵,且會給臺灣造成示範效應;「挺烏派」則主張發動戰爭就是不對,且俄羅斯先前曾侵略多國,尤其是中國。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陸網民支持俄羅斯的主要原因並非「挺俄」而是「反美」。此外,在官方的引導下,「挺俄派」大於「挺烏派」,且在戰爭初期,五位歷史學者的反戰公開信在2小時內遭網管部門刪除,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長胡偉的「俄烏戰爭的可能結果與中國的抉擇」一文同樣也遭到刪除。

  對北京而言,俄烏戰爭這隻「黑天鵝」果真應驗了習近平所說的「百年未有之變局」。事實上,北京最擔心的是,若在此役普丁的實力被大幅削弱,或如拜登所言「這個人不能繼續掌權」,中國對美國的戰略緩衝不但被消減,「東升西降」也將難以實現,且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點名」若實現,對中國而言將會是難以承受之重。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