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丁樹範(Arthur S. Ding)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Published 2023/04/17

烏克蘭戰爭與國際秩序

2022年3月4日,烏克蘭公民在時代廣場抗議俄羅斯入侵。(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烏克蘭戰爭與國際秩序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戰爭和國際秩序是國際關係研究的主要議題。國際關係研究者常問,戰爭是否破壞國際秩序?或,什麼樣的戰爭會破壞國際秩序?抑或什麼樣的戰爭沒有破壞國際秩序?這個基本問題和我們關切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是否破壞國際秩序有關。

關於「秩序」

 「秩序」(order)是針對不同議題由一系列相關的規則形成,由各個國家以簽約方式加入,或自願性遵循。當然,國家可以退出約定,或不遵循規則。最典型最基本的例子是聯合國憲章,此憲章被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遵循,因而具有普遍性。此外,當部分國家間簽署某些協議時,往往會先陳述聯合國憲章,以示其協議的正當性。在安全議題方面,聯合國憲章規定,所有國家應以和平方式處理他們間的爭端,也規定對其他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應避免威脅或使用武力。此規範就是最基本的國際秩序規則,連超級大國都不敢公然違反。

 秩序除了這種道德性規範外,尚有另外一種表現。那就是影響力(或勢力)範圍。某種程度而言,秩序是建立在主要國家間角力的結果,由主導國家出面帶頭從政治、經濟、和安全層面建立。典型的例子是,美、蘇冷戰四十年之後,蘇聯解體,在單極霸權美國帶領下推動經濟全球化過程,強調開放和透明化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是這個過程的成果,被稱為經濟的聯合國。

 因此,秩序包含兩種概念。一種是具有道德性普遍原則,如聯合國憲章所規範的,這種規範應該可以延續整個人類歷史而不墜,因為沒有國家敢挑戰此基本原則;另一種是具有階段性,會隨主要國家國力變動而變化。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破壞國際秩序

 俄羅斯於2022年2月侵略烏克蘭的確破壞國際秩序。俄羅斯怕其行為被指控為侵略,根本性地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規範,而以特別軍事行動為藉口。同時,普丁發表長文說明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強調俄、烏兩國歷史以來是同一國,以強調對烏克蘭出兵並非侵略。

 歷史上國家間因各種原因經常是分分合合。但是,從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和眾多前蘇聯內的共和國都獲得獨立,且此獨立獲得國際承認。因此,即使彼此有爭議,俄羅斯也必須遵守聯合國憲章,承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這也就是說,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就已經是破壞公認的國際秩序,更何況去年2月以特別軍事行動為藉口的侵略更是違反國際秩序行為。這是為什麼在聯合國能以懸殊比數通過要求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提案的原因。

普丁要恢復蘇聯時期的偉大光榮?

 從影響力角度來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被詮釋為對以西歐為主所建立的歐洲秩序的反撲。前蘇聯成員國獨立後,基於對蘇聯統治的恐懼,或基於經濟發展的需求,紛紛加入了北約或歐盟。俄羅斯也曾有加入意願,但基於許多原因而未果。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被視為是邁向重建蘇聯帝國的開始,這改變了蘇聯解體後的歐洲秩序,引起歐洲多國的恐懼,認為普丁要恢復蘇聯時期的偉大光榮。特別是普丁強調俄、烏歷史關係而出兵,更強化了這種認知。

 因為上述原因,有人將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比喻為另一個韓戰的開始。北韓發動韓戰後,中國和蘇聯站在北韓的同一陣線裡。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中,中國沒有譴責侵略,反而以購買俄羅斯能源而暗助俄羅斯,被視為和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 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