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楊志恆(Chih-heng Yang)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Published 2021/04/01

中共「兩會」重點: 經濟發展、香港選舉制度改變,兩岸關係基調不變




 圖片來源: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8-03/03/c_137013878.htm


                  臺北醫學大學兼任副教授    楊志恆
一、今年「兩會」重點在「人大會議」  
        中國13屆4次「政協及人大兩會」今年在3月4日與5日舉行,較受矚目的李克強總理在5日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重點是闡述中國經濟過去一年艱苦應對疫情期間的挑戰及未來發展,以及香港「港人愛港」的選舉方式改變。另外,他也提到多邊主義外交及軍事、兩岸關係政策等是延續過去的政策,雖無新意但世人更加關注這些政策未來發展對國際情勢的影響。
(一)李克強報告的要點
        李克強工作報告內容依其順序的重要性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視,講述去年抗疫期間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圍繞市場主體的急需制定和實施宏觀政策,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優先穩就業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實保障、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最受注目的是提到經濟增速目標確定在6%以上作為底線、把「六穩」與「六保」,保民生、穩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創新作為報告的重頭戲。尤其是對未來「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大篇幅敘述,突顯出中國當前最重視的問題就是確保經濟穩定及未來的發展。
        其次是香港選舉制度改變強調「港人愛港」精神,李克強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但是重點在落實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方面。人大副委員長王晨表示這次會議將通過香港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選舉辦法確保「愛國者治港」,並提及鄧小平在1984年也曾經說過此話,來淡化中國逃避港人自治五十年不變的國際承諾。
        第三是肯定「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李克強表示「堅持多邊主義,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國際抗疫合作,倡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今年的工作重點是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第四是國防預算增長6.8%。根據中國財政部公告今年國防支出為1兆3553.43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高0.2%,據媒體指出近年來中國已經投入數萬億人民幣用於軍事現代化,目標是到2027年將解放軍變成「全面軍事現代化」的作戰力量,到2050年成為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強國。
第五是重申臺灣政策「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原則。李克強在涉及臺灣的部分中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並說「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同心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二)《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的提出
        今年人大會議王晨特別提出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格外引起國際社會的矚目。它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的有關規定提出的,很明顯地是要將香港的選舉制度限制以前「泛民主派」人士參與的方式,突顯港人的「愛國主義」以排除外國勢力介入香港,使「一國兩制」成為中國掌控的「空殼民主」。香港選舉制度的改變是今年人大會議的焦點之一,這個模式將來很可能會用在臺灣的模式。
(三)國防經費增加與對臺軍事政策
        中國今年的國防費增長6.8%為1兆3553.43億人民幣,是臺灣的16倍,是引起國際媒體矚目的另一重點。雖然美國的國防費達7000億美元以上,但是中國每年軍費大幅成長數十年沒有中斷,假以時日將逐漸逼近美國。根據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會上對有關中國軍費的增加表示,「針對臺灣問題,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針對當前的複雜形勢來說,天下並不太平,國防必須強大。」從吳謙的發言,今年中國國防費增加主要是因應這些情勢的發展,特別是針對美國協防臺灣,增加的國防費除了加強對臺灣的軍事威嚇外,就是針美國武力的超趕逼近。
二、有關對臺灣的言論及意涵
(一)「和平統一」為基調,強調「一國兩制」、「九二共識」
        李克強涉及臺灣事務的講話都是中國近年來經常提及的老話,即以習近平2019年1月2日在中共《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為基調,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人大會議結束後的「總理記者會」李克強回答臺灣記者提問兩岸重啟對話交流時,他都是重複這個基調,沒有新的說法。
        至於關於對臺灣人民的統戰內容倒是提得不少,主要是針對臺商、青少年等吸引他們到中國大陸創業經商,以及對有意到中國定居生活的臺灣人民福祉的照顧,目的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李克強提到要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持續出臺實施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加強兩岸人文交流。不過,最近臺灣政府提及兩岸要不預設條件的對話時,中國卻提出臺灣政府要先承認「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政治條件,顯然李克強對於兩岸對話交流方式,是在中國控制的情況下推動的,談不上兩岸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的交流對話。當前國際環境友臺的力量相當強大,對中國不利,而且目前中國尚無能力「武統」臺灣,所以還是以「和平統一」為基調,但是,中國絕不提放棄對臺使用武力。
(二)「臺商重點」的「以經促政」統戰策略不變
        李克強在報告中提到讓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兩岸金融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平潭綜合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兩岸合作平臺建設;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這些都是「以經促政」策略,是中國長久以來對臺灣統戰主軸。近年來中國宣稱疫情控制良好並恢復經濟活動,臺商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環境較為安心,也使得李克強對臺言論頗具吸引力。
三、對臺灣之影響
(一)李克強提到中國發展的缺點篇幅較少,但深入,難吸引臺灣民心
        其實,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1、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2、中國的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3、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強,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防範化解金融等領域風險任務依然艱巨;4、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5、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少數幹部不擔當不作為不善為,一些領域腐敗問題仍有發生。這些問題在記者會時都被提及,李克強也坦承這些是過去一年間疫情突如其來艱困時期重點的工作,也是未來要持續解決的重大問題,特別是李克強強調的穩就業問題即是穩經濟穩社會。這些缺點在人大會議工作報告雖然篇幅不大但深刻,記者會時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其影響不亞於中國宣傳的利多訊息,但是能否順利解決這些問題,李克強雖然回答得相當堅定,但不確定的因素他也承認相當多,須靠全民及企業界共同努力才能解決。著實言,這些都是難吸引臺灣民心的問題。
(二)中國專制的「民族主義」無法取代臺灣人民對「民主價值」的認同
        在「兩會」期間對臺灣發言較為嚴厲的是外交部長王毅和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他們的發言基本上都不出過去外交部與國防部甚至國臺辦等平時的對臺發言內容,顯然中國對臺政策的強硬底線就是如此。中國是仗著宣傳所謂「美國實力下降,中國正在崛起」向中國人民宣傳美國對臺灣的協防能力將弱化,統一臺灣是必然的。但是,臺灣也在不斷努力爭取國際社會民主勢力的支持對抗中國,兩岸需要的是「民主價值」的和平穩定不是「民族主義」侵略性的衝突,美國的支持是不畏中國對民主臺灣的恐嚇與軍事威嚇,堅若磐石地支持臺灣自我防衛民主制度。特別是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以民主價值觀結合全世界民主的力量,共同對付專制中國的擴張,這絕對不是結合外國勢力干涉他國內政,而是保衛民主自由人民的生存。中國專制政體操作下的「民族主義」是無法取代臺灣人民對「民主價值」的認同。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