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崔小茹 遠景基金會研究員
Published 2021/04/01

中國全國「兩會」部署今年經濟施政 ─從設定『保六』目標看大陸經濟內外挑戰





圖片來源: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3/1217453.shtml

遠景基金會研究員崔小茹

 

        中國經濟在去(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仍然保住正成長,後疫情時代經濟規劃也受到外界高度矚目,但是李克強總理在今(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成長目標,只設定為6%以上,低於各方預期。北京的保守預估實際上凸顯出兩大難題,內部為經濟是否已擺脫疫情影響,脫貧後的鄉村振興能否帶動內需,外部則是美中關稅戰與科技戰對國際國內「雙循環」影響未定,均形成今年中國經濟施政之重大阻礙。

一、經濟成長未設量化指標反映內外環境高度不確定性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明「十四.五規劃」經濟任務,主要包括保持經濟發展、失業率低於5.5%、新增就業至少1,100萬人、研發經費年均成長至少7%、擴大內需、推動鄉村振興、各區域平衡發展、改革國有與民營經濟、減碳與環保、維護糧食安全、建立良好的公共衛生體系,並針對人口老齡化提出全盤策略等。

        中國去年GDP全年成長2.3%,第2季出現正成長,第4季高達6.5%,已恢復正常成長速度,國際主要經濟機構都預估今年中國成長將大幅反彈,如「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及經合組織(OECD)預測分別為8.2%、6.9%及6.8%,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預測更高達8.5%,今年3月中國海關資料也顯示1月至2月,出口同比成長60.6%,進口成長22.2%,今年經貿形勢看似大好。

        中國自 3月4日 起召開「兩會」,全國人大會議審查「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李克強總理5日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只把今年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設為成長「6%以上」,不但沒有具體數字,也低於外界預估甚多,「十四.五規劃」則未設定5年GDP年均成長預估指標,而是強調「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況提出」,反映中國官員仍然非常擔心大陸疫情復燃、脫貧後返貧拖累鄉村振興,無力消費而不能擴大內需,再加上拜登政府也未放棄對中國關稅戰及科技戰,國際產業供應鏈也存在脫鈎風險,都對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國內雙循環投下重大變數。

二、「十四.五」時期最大經濟風險為長期消費不足

        北京在兩會前舉行「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習近平親自出席,宣稱中國大陸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任務,同一天成立「國家鄉村振興局」,取代了將近40年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顯示「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轉向鄉村振興,但是要從消除絕對貧困到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仍有漫漫長路。

        由於鄉村振興的範圍、規模及目標之難度不下於脫貧,因此,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針對脫貧縣特別設立了長達5年的過渡期,這也反映返貧可能性非常高,如果再度出現絕對貧困或是演變成相對貧困,老百姓收入不能增加,沒有消費能力,就難以擴大內需達成國內大循環目標。

        雖然中國經濟從去年第2季以來出現強勁的V型反彈,但是卻呈現不對稱性,也就是工業生產、投資及出口的恢復很快,然而服務業及消費的恢復極慢,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王小廣點出癥結所在,他認為中長期消費不足,將是「十四.五」時期最大的經濟風險。

三、拜登政府延續關稅戰與科技戰升高脫鈎風險

        中國明定重大戰略任務為建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儘管去年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完成歐中投資協定談判、擴展帶路倡議,也大幅吸引外資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但是川普時期綿密推出的對中脫鈎政策,已經嚴重衝擊全球產業供應鏈。拜登雖曾嚴厲批評川普對中國關稅政策,然而他提名的貿易代表戴琦日前在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上指出,關稅是美國對中貿易政策的合法工具,並要求中國繼續履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使外界對拜登政府盡快結束關稅戰與貿易戰的期待落空。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兩會前的記者會上已經明確指出,北京研判今年外貿形勢仍然是嚴峻且複雜,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十四.五規劃」將科技自立定為國家發展戰略基礎,除了取消「十三.五」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與「互聯網普及率」,並升級各項指標以帶動創新,如2025年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值的GDP占比提高到10%、研發經費年均增長7%以上,並強調創新的品質而不是數量,顯示北京急於彌補科技脫鈎造成的重大損失;考量到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並非立竿見影,拜登政府對中戰略尚未成形,難以評估對中國的衝擊,都使北京在設定經濟成長目標顯得保守。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