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便利用關稅政策作為解決貿易赤字的重要工具。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whitehouse/54549671695/in/album-72177720326418695)
第二任川普政府對巴西與墨西哥關稅政策分析
蘇彥斌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川普曾在競選期間提到:「字典裡最美的詞是關稅」。川普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2017-2020),便利用關稅政策作為解決貿易赤字的重要工具。川普於2025年1月開啟第二任執政後,藉由《國家緊急狀態法》(National Emergencies Act, NEA)及《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賦予的權力,於2月1日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對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中國徵收關稅。川普曾不諱言地說唯有透過此法定狀態,才能以總統的身分獨自採取「任何必要的手段」且不受干涉地制定關稅政策。
在第一波關稅政策宣布後不久,川普於2月13日預告將於4月對全球各國推出對等關稅政策(reciprocal tariffs)。4月2日,川普頒布第14257號行政命令,公布所謂的「解放日關稅」(Liberation Day tariffs)政策。這項以10%為基準的關稅政策,採取了一個相當簡單的公式:貿易逆差除以進口額再除以二。由於該政策推出後立即引起全球經濟劇烈震盪,川普政府於4月9日宣布暫緩實施關稅政策90日,以便讓各國與美國協商關稅。但由於協商過程冗長,川普又於7月初將期限延長至8月1日。但在此之前,美國陸續公布對各國的關稅信,其中對巴西的稅率較高,對墨西哥的稅率較低,兩者差異值得進一步探究。
川普政府對巴西的關稅政策
拉丁美洲國家一直是美國長期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在最近二十年中國崛起後開始風雲變色。中國近年在拉美的投資與互動大幅成長,目前也成為拉美國家主要的貿易夥伴,而拉美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也在中國介入後出現改變。
川普在推出「解放日關稅」後,宣布對巴西課徵10%的對等關稅,在談判過程中包含了90天的暫緩期,並延長至8月1日。巴西副總統奧克明(Geraldo Alckmin)在7月初的第17次金磚國家峰會(17th BRICS summit)中強調,由於巴西並沒有對美國構成威脅,川普政府不應該持續提高對巴西的關稅。
然而,川普在7月9日正式致信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威脅對巴西商品課徵高達50%關稅。從10%增至50%的關稅政策變化,並非僅來自於經濟目的。在信中,川普聲援目前正在接受審判的巴西極右翼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並定調這個審判是對波索納洛的「獵巫行動」。
面對川普的關稅脅迫,巴西總統魯拉強調巴西是擁有獨立機構的主權國家,不會接受任何國家的訓斥。川普政府對巴西的新版關稅已於8月1日生效,儘管雙方看似仍在斡旋,態度強硬互不相讓,但川普仍在信中表示,若巴西或其企業決定在美國增加投資,將有可能不會被加徵鉅額關稅。事實上,美國從2007年起對巴西的貿易持續順差,主要出口品項包括航太工業產品與電子儀器等;2024年,美國對巴西的貿易順差為68億美元。因此,若巴西亦實施50%的對等關稅,預期會對於美國對巴西的出口商造成衝擊。
川普政府對墨西哥的關稅政策
另一方面,在第一任期的2019年,川普就曾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以非法移民問題為由,威脅對墨西哥進口商品逐步加徵關稅,自5%起、最高上調至25%。作為回應,墨西哥官員隨即赴華盛頓與美方展開為期一週的緊急談判,最終雙方達成協議,由墨方恢復實施「留在墨西哥政策」(Remain in Mexico),協助遏止中美洲移民潮。最終,美國並未正式啟動該關稅措施。
2025年3月4日,川普宣布對墨西哥等國所有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其中能源產品如氯化鉀(potash)則課徵10%,並設下30天協商期限。川普政府聲稱此舉旨在遏止芬太尼毒品流入並加強邊境安全,同時以縮減貿易逆差作為補充理由。該措施正式生效後,白宮於3月6日發布修正命令,豁免符合《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原產地規則的商品,特別是汽車零件與農業設備,以降低對北美汽車供應鏈的衝擊;4月15日,美國對墨西哥番茄加徵21%反傾銷稅。
在美國於3月對墨西哥產品加徵25%關稅後,墨西哥並未立即採取報復措施,而是選擇配合美方打擊芬太尼走私行動,增派國民警衛隊至邊境,試圖透過合作爭取關稅豁免空間。美國聯邦貿易法院(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於2025年5月底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墨西哥等國加徵關稅的行為已逾越該法授權範圍,命令撤銷相關關稅。惟該裁決隨即被聯邦上訴法院暫緩執行,使相關措施得以持續生效。7月12日,川普宣布,若墨西哥未能在邊境安全與打擊芬太尼走私方面做出具體讓步並與美國達成協議,將對墨西哥所有商品關稅上調至30%。
整體而言,川普政府對外關稅政策的最大特徵為「伺機動態調整」,談判的內容與稅率,皆缺乏穩定性。儘管川普的高關稅政策與強硬談判風格可能會促成全球經濟秩序的重塑,但如果美國政府持續以國家安全為名操弄貿易工具,將可能會鬆動各國對於國際貿易體制的信任。例如,川普政府援引《美墨加協定》第32.2條「國安例外」條款來辯護其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關稅的政策,但墨西哥與加拿大有權依據第31章啟動爭端解決機制,申請仲裁以釐清該措施是否合法。若美國最終拒絕履行仲裁裁決,將動搖USMCA的規範效力,甚至破壞國際貿易體系的合法性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