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陳尚懋(Shangmao Chen)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3/01/17

疫情後臺灣與東南亞民間交流

「以人為本」是新南向政策的核心,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雙向的人才交流幾乎完全中斷,教育部過去透過「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深化雙方互動及聯盟關係,期盼建立友誼橋樑。(圖片來源: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F81BFB2370B06310)


疫情後臺灣與東南亞民間交流


陳尚懋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
臺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


 從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疫情,已經持續超過3年的時間,這場疫情對於臺灣與東南亞的雙邊關係來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疫情過後全球政經情勢轉變,全球出現反中情緒,臺灣與以美國為首的民主理念相近國家陣營攜手,透過印太戰略的多邊主義,強化地緣政治與東南亞之間的關係。

 此外,由於中國大陸先前封閉國境,造成對外貿易關係嚴重受損,加上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讓東南亞國家不容忽視,也因此2021年臺灣與新南向國家雙邊貿易額達約1,493億美元,創史上新高,且較前一年成長37.8%。同時2022年第一季臺灣上市公司的新南向轉投資收益1,621.80億元,較2021年成長187%,亦首度超越對中國大陸的轉投資收益1,026.45億,新南向投資與中國投資出現黃金交叉。新南向政策在經貿面向方面反而因為疫情而受益。

臺灣與東南亞之間的民間交流有待回溫

 令人擔憂的是,臺灣與東南亞之間的民間交流幾乎完全中斷,再加上政府區域政策的關注由新南向轉移至印太戰略,讓蔡英文政府第二屆任期的新南向政策2.0相形失色。事實上,蔡英文政府第一屆任期的新南向政策1.0,在雙向人才交流方面成效相當豐碩。

 東南亞長期以來一直是臺灣人觀光旅遊與海外就業的重點地區,主要集中在臺商聚集較多的泰國與越南,其中前往越南的臺灣人從新南向政策推動前2015年的409,013人,成長到疫情前2019年的853,257人,短短五年期間成長超過一倍。這幾年在新南向政策的推波助瀾之下,也有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選擇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與菲律賓等地旅遊或工作,以菲律賓為例,成長的幅度從180,091人增加到331,792人,成長84.2%。

 而在新南向國家民眾來臺方面,透過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等國的來臺免簽政策以及啟動印度、印尼、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優質觀光團申請「觀宏專案」等便利措施,吸引不少新南向國家民眾來臺。馬來西亞來臺民眾於2019年達到歷史新高的537,692人,但受疫情影響,雪崩式跌至2021年的6,205人;泰國來臺民眾同樣由2019年413,926人,跌至2021年的7,570人;菲律賓來臺民眾由2019年的519,509人,跌至2021年的9,183人。

重回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

 「以人為本」是新南向政策的核心,但受到疫情的影響,雙向的人才交流完全中斷,再加上疫情後國際政經情勢的轉變,臺灣的區域政策關注重點由新南向國家轉向到印太戰略等民主理念相同的國家,也讓新南向在臺灣暫時受到忽略。

 隨著疫情漸漸散去,國境解封之際,臺灣政府似乎應認真思考如何將新南向政策的成效重新帶回疫情前的高峰。畢竟,印太戰略與新南向不應是互斥的概念,或許政府可以強化與印度和澳洲的關係,讓印澳兩國扮演重要的支點角色,串接起印太戰略與新南向,讓臺灣的區域政策達到加乘的效果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