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陳尚懋(Shangmao Chen)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3/02/24

印太戰略與供應鏈重組下的臺灣

臺灣未在印太經濟架構(IPEF)創立時順利加入,然隨著後疫情時代全球政經情勢的轉變,臺灣是美國除了東南亞以外,極力拉攏以圍堵中國的重要夥伴,而臺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有助於提升與東南亞國家間的經貿合作(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印太戰略與供應鏈重組下的臺灣
 


陳尚懋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長
臺灣東南亞學會理事長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021年1月就任之後,一改先前單邊主義(unilateralism),改採多邊主義(multilateralism),努力與世界上其他民主國家結盟,共同形塑中國所處的戰略環境,並支持東協作為印太區域內的中心機制。美國為此也推出規劃多時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 work, IPEF),並積極納入東南亞七國,包括: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印尼等。也因此在《東南亞態勢:2022》(The State of Southeast Asia 2022)的調查中顯示,若東協民眾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話,只有三個國家的民眾選擇中國,分別是:汶萊、柬埔寨、寮國,其他七個東協國家的民眾超過半數以上都選擇美國,顯見美國拉攏東南亞共同抗中的策略獲得部分成效。

臺灣的戰略位置日趨重要

 由於後疫情時代全球政經情勢的轉變,臺灣的戰略位置日趨重要,是美國除了東南亞以外,極力拉攏以圍堵中國的重要夥伴。美國先於2020年9月與臺灣建立「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宣示臺美雙方攜手投入東南亞區域基礎建設發展的決心,除可與臺灣的新南向政策對接,更能與中國大陸推出的一帶一路抗衡。

 此外,由於部分東南亞國家仍有些疑慮,以至於臺灣未能在創立之初即加入IPEF,但美國另闢「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深化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該倡議涵蓋11項領域,包括:貿易便捷化、反貪腐、支持中小企業貿易等,希望可以成為臺灣加入其他國際經貿組織的墊腳石。其後由於俄烏戰爭關係,臺海安全議題逐漸受到美日等與台灣理念相近的民主陣營國家的重視,一旦這些國家改善了與東南亞之間關係,也將相對給予臺灣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機會。

臺灣為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之關鍵角色

 美國政府於去年8月通過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希望可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鼓勵半導體製造前進美國。根據統計,2021年時全世界半導體的產量有65%集中在臺灣。台積電因而大舉前進美國鳳凰城設廠,臺美聯手大幅提升臺灣矽島在全球科技產業供應鏈關鍵角色。除此之外,臺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有助於提升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以2021年為例,臺灣出口至東協國家的總額成長32%,其中主要貨品積體電路即佔了45.2%,比重相當驚人,也凸顯臺灣在半導體供應鏈對於全世界與東南亞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也有部份臺商,例如聯電與台積電,考慮前進新加坡設廠。然臺灣與東南亞國家在半導體產業上如何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恐怕也將是未來雙方經貿關係的一大考驗。因此,臺灣除將更積極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機制外,也應考量臺灣的優勢產業,並搭配東協國家工業4.0的經濟發展政策,鼓勵臺商前往相關產業進行投資。同時也可透過臺灣矽島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讓新南向政策與印太戰略順利對接。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