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 蘇彥斌(Yen-pin Su)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Published 2023/05/19

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之分析

2023年3月2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於北京與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舉行會談,並簽署建交公報。(圖片來源: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yaowen/2023-03/31/content_5749513.htm) 
 

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之分析
 

蘇彥斌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台灣與宏都拉斯於2007年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雙邊貿易額自2007年的6,595萬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1.48億美元。雖然兩國在近年來的經貿關係有所提升,但宏國與我國斷交並非毫無預兆。首先,「帕圖卡三號」(Patuca III)原是台電配合政府外交政策推動的投資案,協助宏國開發水力電源以鞏固邦誼,但後來該案預算在2009年未獲我國立法院同意而中止推動。2010年,宏國改與中國水利水電公司(Sinohydro)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後者承攬建造帕圖卡三號水力發電廠,中國亦協助宏國向中國工商銀行核貸近3億美元融資以取得建廠資金。在這段宏國與中國關係加溫的時期,羅博總統(Porfirio Lobo Sosa)與我國極為疏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懸缺駐臺大使。

 2020年爆發武漢肺炎疫情、世界各國面臨疫苗短缺時,中國利用疫苗外交擴大國際影響力,宏都拉斯因疫苗接種率過低,當時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ández)曾於2021年5月11日表示,為了取得中國疫苗,宏國可能在中國設立商務辦事處;但不久後,美國與台灣先後捐贈疫苗協助宏都拉斯,才降低中國疫苗外交的效應。總的來說,儘管台灣與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在過去已存續多年,中國仍多次試圖以資源進行競爭,試圖孤立台灣在國際的地位。

台宏斷交過程與原因分析 

 除了帕圖卡三號水電廠投資案與武漢肺炎的遠因外,宏國與台灣斷交尚有兩個近因。首先,在2021年總統大選,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自由和重建黨(Libertad y Refundación)所提名的卡蕬楚(Xiomara Castro)擊敗了由原執政黨所提名的阿斯夫拉(Nasry Asfura),成為宏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卡蕬楚在競選期間,強調未來將在國內政策高舉民主社會主義的理念;而在對外關係方面,卡蕬楚將加強與其他由左翼政黨執政的拉美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而最令人矚目的,則是卡蕬楚在競選期間矢言,一旦當選,將「立即與中國展開外交和商業關係」。

 卡蕬楚上任後第一年並未出現台宏關係生波的狀況,2022年,台宏兩國甚至進一步簽訂了關稅協定,將宏國出口至台灣的25樣產品的關稅減免至零。然而,這樣的努力仍無法挽回與宏國的邦交,而這涉及到台宏斷交的另一個重要近因,即宏國的外債問題。時至2022年,宏國外債已達200億美元,由於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由歐美國家主導的國際金融組織具有較嚴格的制度,不會允許舉債國任意舉債,但相對而言,中國通常採取較為彈性的作法予以其他國家金援或借貸(但受援國或舉債國的代價常常更高),故對包括宏都拉斯在內的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都具相當吸引力。

 在2023年年初,宏國向我國提出25億美元的金錢援助,其中20億美元擬用於協助宏國償還債務,另外5億美元用於建設醫院、水壩等基礎建設。此外,宏國亦要求台灣將每年提供的5,000萬美元援助增加一倍,並減輕宏都拉斯積欠台灣的6億美元債務,甚至多次將台灣提供的援助計畫與中國的援助金額進行比較。宏國欲藉由中國金錢外交的競逐得到更多台灣的援助,但並未得到台灣外交部的同意,最後台灣於2023年3月26日宣布斷絕與宏都拉斯的外交關係。

台灣邦交關係的未來展望 

 從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上台至2023年4月,由於中國不斷加強外交戰的力道,我國邦交國從22個降至13個。宏都拉斯因為是美國唯一有設立駐軍的中美洲國家,所以先前有不少觀察家認為在美國的壓力下,台宏兩國邦誼應可維持穩定,但最後卡蕬楚仍「信守競選承諾」與台灣斷交並改與中國建交。台宏外交生變後,是否會延續斷交潮的骨牌效應,值得持續密切觀察。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中國對台敵意日益升高、且「一帶一路倡議」對發展中國家仍深具吸引力的情況下,若要降低斷交潮的速度,端視美國的態度。

 2020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簡稱《台北法》),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隨後簽署生效。《台北法》的宗旨在於支持台灣的外交關係、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支持美國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經濟夥伴關係等。該法第五條第三款明文規定「對於嚴重損害台灣安全或繁榮之國家,應研議以適當及符合美國外交政策利益之方式,並與國會諮商後,改變美國與該等國家之經濟、安全及外交交往」,可視為美國試圖直接協助台灣維持邦交的政策工具。

 自《台北法》施行以來,台灣已失去尼加拉瓜與宏都拉斯兩個邦交國,其中尼加拉瓜與美國關係已惡化多年,自不待言;相較之下,2023年宏國與台灣斷交,可視為《台北法》的第一個重要試煉。截至2023年4月,美國行政部門尚未根據《台北法》對宏國採取任何措施,反倒是美國眾議院目前正研議「刪除中國友邦經費法案」(Defund China’s Allies Act),該法案禁止美國的行政部門援助與台灣斷交的國家,以嚇阻台灣邦交國的外交轉向。總的來說,台灣的其他邦交國未來仍可能會受到中國在基礎建設或其他資源上的援助誘惑,但在美中競爭日益激烈下,選擇外交轉向便可能需要面臨來自美國的額外成本。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