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上任將近四年後首度訪問北京,可能也是他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中國。
(圖片來源:https://www.fmprc.gov.cn/wjbz_673089/tpsp/202408/t20240828_11480638.shtml)
蘇利文的北京工作訪問
林正義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上任將近四年後首度訪問北京,可能也是他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中國。2024年8月5日,《中國日報網》才以〈别了,布林肯〉為題,說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越南、寮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蒙古,不是一帆風順,警告美國在亞太地區「拉幫結派,挑動對抗,製造對立,注定會失敗」。8月27至29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與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卻先後接待即將卸任的蘇利文。根據蘇利文的說法,此次是「真正的工作訪問」。
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過去的楊潔篪、現在的王毅,因層級相當,從2021年開始有定期的戰略溝通。在中共二十大之前,蘇利文與楊潔篪在蘇黎世(2021年10月)、盧森堡(2022年6月)先後進行對話,二十大之後,蘇利文與王毅的戰略溝通對話次數增加,以2023年為例,5月在維也納、9月在馬爾他闢室長談;2024年1月在曼谷、8月在北京雁棲湖舉行工作會議。這些戰略溝通對話,雖有渠道了解對方,卻無法心靈相通。
臺灣議題並非蘇利文訪中的重心
蘇利文訪問北京預告美中關係的後續發展:一、在2024年11月中旬「亞太經合會」秘魯年會之前,拜登與習近平將舉行電話會議,之後拜習兩人將在秘魯舉行實體高峰會;二、美國印太司令部與中國南部戰區司令會啟動通話,另一輪的人工智慧安全與風險的對話將再度召開。蘇利文在北京的記者會上,提到拜登政府與中國雖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但能夠「促進了解、澄清誤解、降低誤判風險,並在利益相結合的議題上共同合作」。臺灣議題並非蘇利文訪中的重心,在記者會上由《鳳凰衛視》記者提問,蘇利文的回覆是「一三六」,根據《臺灣關係法》、三個美中公報及《六項[對臺灣的]保證》,兩岸和平解決分歧。
蘇利文對中國最成功的「殺手鐧」是「小院高牆」的科技圍堵,並透過國際友盟箝制中國彎道超車的政策,使習近平深感被美國「卡脖子」。習近平在接見蘇利文提到,中美打交道要先解決兩國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的「管總」問題。美國兩黨的共識卻是,中國是最大的安全挑戰,是戰略競爭者,而不是戰略的夥伴。拜登總統即將卸任,北京關切美國總統大選,雖表態靜觀最終結果,但總體認為川普再度上臺的變數較多,對中國的經濟衝擊較大。
中國透過「灰色地帶衝突」行動步步進逼
拜登在結合盟邦如日本與韓國、英國與澳洲,建立東北亞、東南亞/大洋洲的兩組「小型多邊機制」,雖功不可沒,但中國卻在東海、臺海、南海透過「灰色地帶衝突」行動步步進逼,海警輪番駐留釣魚臺周邊、軍機艦包圍臺灣,在控管黃岩島,佔領美濟礁之後,早已實質掌控仁愛礁、仙賓礁海空域,阻擾坐灘駐留的菲律賓船艦的補給作業。
拜登政府責難中國製造不穩定的行動,要求中菲直接談判,另一方面表明1951年《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菲律賓的海上軍艦、海岸防衛隊船艦與航空器遭受到攻擊。中國海警蓄意碰撞事件頻傳,未受到嚇阻。由此可見,單憑戰略溝通仍不夠,更多「航行自由權」與定期穿越敏感海域的實際行動,方能展示美軍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