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再度引起人們注意,這次潛在衝突更引發複雜的美、中、俄,以及臺灣安全關係。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
遠景論壇No. 37
關注俄羅斯和烏克蘭可能衝突的隱憂
丁樹範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
2021/5
自三月底四月初以來,俄羅斯軍隊被報導在烏克蘭東部邊界集結,甚至,部分兵力進駐於2014年從烏克蘭手中併吞了克里米亞(Crimea)。而且,俄羅斯國防部4月8日宣布派出10艘裏海艦隊船艦前往黑海,使人們擔心俄羅斯擬封鎖黑海。這使自2014年以來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再度引起人們注意,擔心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只是這次潛在衝突引發更複雜的美、中、俄,以及臺灣安全關係。
烏克蘭歷史上多次被周邊強國占領分割。1991年雖從蘇聯獨立出來,因為東鄰俄羅斯,加上俄裔人口佔18%,是俄羅斯以外最大的俄裔人口國。這使烏國東部地區Donbas受俄羅斯影響極大。烏國和俄羅斯及部分前蘇聯共和國組成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組織,但也於1994年加入北約(NATO)的和平夥伴計畫(Partnershipfor Peace),並於2008年開始和歐盟談判加入事宜(Ukraine-European Union Association Agreement)。這顯示其欲在俄羅斯和西歐國家採平衡策略。
然而,其平衡策略失敗。2013年時烏國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決定中止加入歐盟,轉而和俄羅斯建立更密切經濟關係,這引起了大規模的親歐盟示威運動(Euromaidan),特別是和歐盟關係密切的烏國西部地區,終而導致亞努科維奇於2014年2月下臺。俄羅斯總統普丁派兵進入克里米亞,並策動脫離烏克蘭的公投。3月18日俄羅斯正式併吞克里米亞,這開啟了烏國和俄羅斯長期的邊界衝突。這也開啟了烏國和東部地區親俄勢力分離主義者的長期衝突。
拜登總統就任後把俄羅斯列為首要威脅,其次才是中國。拜登把普丁稱為殺人者;拜登也對普丁介入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支持川普極端反感。美俄關係於2014年因為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普丁鎮壓及暗殺異議和媒體人士,俄羅斯駭客被懷疑介入美國Solar Winds國安網路系統而下滑。
另一方面,美國和中國正進行全面性競爭,雖然不排斥和中國的合作。這個競爭使美國必須長期投入大量資源,才能使美國重新成為國際體系的中心。
換言之,美國正幾乎同時和兩個大國交惡。冷戰期間美國也曾同時和蘇聯和中國交惡,和今天的狀況相同。但是,美國很快利用中蘇分裂而扭轉不利局面。美國雖然正在號召並鞏固昔日盟邦友國,但是,美國面臨的是鬆散的聯盟體系,要形成很強內聚力需要很長時間。
令人擔心的問題是俄羅斯如果對烏國採取軍事行動,美國的注意力勢必轉到歐洲,這不利和中國的競爭。如果此時中國在臺海生事,美國將如何因應?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的軍事準備號稱是同時因應兩個戰爭。問題是兩個什麼樣的戰爭?20年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消耗大量資源;俄羅斯和中國不是伊拉克;二次大戰以後建立的聯盟體系逐漸鬆散。
所幸俄羅斯已於4月22日宣布撤回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大軍而使危機暫時解除。但是,美國仍須思考如何化解同時面臨兩個對手的困境,以創造對己有利的環境,進而利於和中國的長期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