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Published 2020/06/30

「中國推動防疫外交之現況與影響」座談會

本會於4月舉辦「中國推動防疫外交之現況與影響」座談會,要點如次。

一、中國防疫大外宣情況

(一)中國防疫大外宣特色

1、「元首電話外交」及「醫療外交」:中國防疫大外宣分成兩個層面,一方面係由習近平及王毅帶隊的「元首電話外交」及「視頻外交」,繼而動員全政府力量所發動的「口罩外交」及「醫療外交」;另一方面則是由中共網軍在全世界發動的假訊息宣傳戰,其中臺灣被攻擊最嚴重,繼之則係美國。

2、兩階段目標係洗白中國及輸出中國經驗:中國防疫大外宣包含2個階段,第1階段始於2月10日習近平召開政治局第2次防疫會議,會後公開發布「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面加強社會管控與網路輿論引導,統一指揮」等命令,亦下達至少2個非公開之命令,即湖北、武漢之人事調整與發動大外宣,目標係洗白中國、中國共產黨及習近平;第2階段始於3月18日習近平在政治局常委會強調「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同世界衛生組織緊密合作」,中國國務院於同月26日稱提供89個國家及4個國際組織抗疫援助,以及國家衛健委彙編最新診療及防控方案且即時分享給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及地區組織,並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舉辦「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透過視訊方式與100多個國家及地區舉辦近30場技術交流會議。

3、擴大宣傳中國行動、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模式:中國透過眾多管道聯繫並派遣醫療團隊前往英國、義大利、伊朗、巴基斯坦等國,並專機運載相關救援物資馳援各國,透過其大外宣加大對國內及國際宣傳成效與積極性,刻意展現中國行動、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等作為之行動與決心;儘管各界認為其提供之裝備或物資品質不佳但中方均有其自圓其說之論述,總體而言其所進行之防疫外交具有轉移國際對其隱瞞疫情及對其孤立的壓力,顯欲製造國際輿論戰略空間再加大運用。

4、外交系統人士透過西方社交媒體散布假訊息以混淆視聽:根據路透社統計,2019年計有60名中國外交官及外館註冊登陸推特(Twitter)與臉書;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際,中國取經俄羅斯持續散佈假訊息,越來越多中國外交官參與西方社交媒體,為中國立場辯護或者與特定人士展開舌戰,例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月中即申請推特帳號,針對美國發表言論。

(二)中國防疫外交之目的

1、強力抗美、翻轉美中關係主導角色:2020年係中國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第13個5年計畫收官年、實現第1個百年之目標年,同時亦係美中建交41週年;川普政府閣員曾稱希望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完成第2階段貿易協議,屆時可能強勢進攻強迫性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保護及結構性經濟改革調整等,恐對習近平長期執政構成重大挑戰,北京深知必須保持高度警並爭取有利戰略環境,故欲翻轉雙方主導角色。

2、由大國外交走向強國外交:習近平自2012年底陸續掌控黨政軍大權後,中國領導高層出訪的國家數目已遠超過美國總統歐巴馬及川普。美中貿易戰於2018年開打後,習近平大力推動強國外交,新冠肺炎爆發後更持續進行,強力啟動中國大外宣,並大力仿效俄羅斯善用新媒體製造假新聞以混淆國際視聽。

3、轉移處理疫情的失能與治理挫敗以避免將來承擔國際責任:中國官媒直至1月21日方透過《人民日報》以頭條刊載武漢市等多個地區發生新冠病毒之案例,顯示中國領導高層刻意在境外已有疫情爆發後才公開本土疫情。《新華社》報導則稱中國科研團隊早在1月7日已從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並及時向全世界公開全部訊息,刻意轉移各界對中國處理疫情的失能與治理挫敗之注意力,目的係避免將來承擔國際賠償責任。

(三)中國防疫外交之效果

1、中國恐難洗白引發全球疫情爆發之問題:各界預測疫情悲觀使中國進行大外宣吃力不討好;此外,中國官方自身最先使用「武漢病毒肺炎」一詞、中國科學院仍有「武漢病毒研究所」,且中國醫學專家此前亦以「武漢病毒性肺炎」為名發表多篇論文登載於國際期刊,故判中國恐難洗白「病毒最先在中國武漢大爆發」及「中國隱匿疫情害慘全球」之問題。

2、引發美國及義大利等國之反中情緒:中國指控病毒係美軍帶到中國,不但造成川普政府強力反擊,更激發美國人民反中情緒;另《環球時報》引述義大利名醫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的話稱「義大利是疫情發源地」,亦引發雷穆齊強力反擊,痛斥中國為政治宣傳而對其說法斷章取義。

3、美中官員利用社交新媒體針鋒相對將成新常態:中國防疫外交包含對美貿易戰之延伸,中國政府禁止西方眾多社交新媒體,惟外交系統人士均可接觸使用,主要目的係掌握訊息及散佈假訊息以混淆視聽;美中高層級官員及外交系統發言人針鋒相對的情勢,未來將成為更為多見新常態。

4、各界對臺支持度持續增加而中國則受到國際孤立:智慧型手機普及使中國無法完全管控流出之訊息,中國大陸公民記者及平民視頻外流,以及旅居中國的各國公民及記者分享親身經歷,使各國媒體紛紛批判及指責中共,包含其防疫體制、大外宣及隱匿疫情等,其形象在全世界遭受到攻擊的情況較2003年SARS疫情更為嚴重;反之,各界對臺灣支持則是此起彼落,判全球疫情穩定後勢必出現一波對中國究責之聲浪;現已有律師團提告要求中國賠償,疫情的嚴峻已使中國受到嚴重的國際孤立。

5、中國將藉抗疫時機大力發展「健康絲綢之路」:2017至2018年陳馮富珍仍係WHO秘書長時,WHO即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故中國此時提出「健康絲綢之路」並不突兀,更可與習近平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相結合;中國欲藉WHO展開與各國醫療合作,判「健康絲綢之路」應係下屆「一帶一路」峰會之主題之一。

二、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一)口罩出口及武漢包機惡化兩岸關係:臺灣口罩是否出口至中國成為中共官方與網軍炒作之議題,另第1次武漢包機登機名單混亂,甚至出現確診病例,加上國民黨介入包機溝通之意外等,引發臺灣輿論強烈反彈,陸委會與國臺辦相互批評,使兩岸陷入相互指責的惡性循環。

(二)習近平似欲藉對臺軍事威脅來轉移內部壓力:共軍於2月9、10及28日連續出動東部戰區海空兵力實施戰備巡航,出動驅護艦、轟炸機、殲擊機即預警機等多種武器裝備擾臺,國臺辦則稱「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近來不斷發表具有『兩國論』含義的分裂言論,擺出加大兩岸對抗的姿態,加緊策劃臺美勾連新動作,借機謀獨」,加以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3月初訪臺時亦表示「兩岸軍事衝突風險高,臺灣要全面備戰」,或顯示習近平欲藉由對外動武來轉移內部壓力。

(三)中國在臺海發動較大規模軍事行動目的並非僅係武統臺灣:未來中共可能在臺海發動較大規模軍事行動,但目的並不僅限於武統臺灣,更包含證明中共軍力不受病毒影響、轉移防疫不力的國內與國際究責、恐嚇國際社會勿支持臺灣、測試病毒對美國軍事能力影響、測試國際社會在病毒侵襲下的反應能力,以及施壓蔡總統的520就職演說。

(四)兩岸恐難於疫情過後彌補關係:國臺辦於1月11日蔡總統確定連任後態度溫和,惟因臺灣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有成使各國支持臺灣加入WHO聲浪大增,引發國臺辦發表「就世界衛生組織涉臺問題」談話,指控「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趁疫打劫、玩火」,塑造仇臺輿論氛圍,判疫情過後兩岸關係難以彌補。

(五)習近平疲於抗疫故尚未處理臺灣總統就職演說議題:過去中國慣於透過溝通管道影響臺灣總統就職演說內容,惟新冠肺炎打亂兩岸所有布署,習近平對抗疫情已焦頭爛額,判其尚未指示國臺辦應對蔡總統520就職演說有何作為。

三、臺灣因應政策

(一)加強對歐美國家展現合作之決心:蔡總統宣布將捐贈1千萬片口罩予歐美國家,但法務部在同日傍晚處決1名死刑犯,恐使長期推動廢除死刑的歐盟國家懷有臺灣兩面操作之聯想並認為臺灣仍具中國人舊有思維,建議政府應更清楚展現與理念相近國家加強合作之決心。

(二)臺灣護照名稱問題應以增進國際識別度為考量:新冠肺炎疫情及中國防疫外交展開使臺灣內部更改護照名稱或封頁之倡議再起,各國護照的格式或製作係主權國家的作為,而非受限於國際民航組織或公約等規範,建議政府以增進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及識別度為首要考量,及早預擬相關備案;惟護照上印「中華民國臺灣」字樣僅有政治效果,恐無國際法上實質意義。

(三)政府應戰假訊息態度應更積極主動:中國外交官積極利用西方國家新媒體傳播假訊息以混淆國際視聽,我政府雖設有「爭議訊息澄清專區」惟過於被動,建議將來外交系統或內部政府部門應積極應戰。

(四)爭取加入WHO仍有必要性且應同時拓展實質國際承認:臺灣加入WHO議題已超過20年卻毫無進展,部分原因或係衛福部仍無主責國際交流單位而須依賴外交部資源協助;WHO受中國控制情況在此次疫情更為顯露,惟聯合國功能性組織彼此相互連結,故加入WHO之重要性無法取代,爭取加入過程亦可讓世界各國看見臺灣;臺灣雖要爭取加入WHO,惟真正目標應係拓展實質國際承認,例如成立自身小聯盟以爭取國際空間,與友邦國家建立公衛合作,對外可要求友邦提供WHO內部資訊,對內亦對人民有所交代。

(五)臺灣可在各國對中爭取國際賠償扮演關鍵角色:疫情穩定後各國可能啟動對中國隱匿疫情之求償作為,或比照日韓貿易戰模式先至地方法院提起訴訟,另美情報機關已蒐集病毒來自武漢及中國隱匿疫情之證據,或將聯合G7國家共同展開對中求償行動,美人民亦可藉《外國主權豁免法》對中國政府部門提起民事訴訟且已有先例;鑒於臺灣對中國之瞭解及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時間之互動,臺灣可扮演重要角色,提供相關文件及事實予各國作為佐證。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