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景基金會

本會於107年10月24日舉辦美國智庫訪團座談會,會議要點如次。

 一、 美中關係

 (一)  中共19大定調美國為競爭對手,致美中緊張情勢升溫:美國原對中國採取交往政策,盼中國遵循臺灣模式發展成民主國家,惟今證實此政策成效不彰,且中共去年19大期間升高對抗美國之論調,將美國定位為競爭對手而非貿易夥伴,並認為美國全球影響力已逐漸式微,另中共對內實施人權迫害及社會監控,對外則採取不公平之貿易行為,並透過「一帶一路」計畫提高對全球經濟之掌控程度,致美中關係趨於緊張;未來觀察之重點係中國5年內是否延續對抗美國之政策並向俄羅斯靠攏,抑或接受美國欲正常化美中雙邊關係之提議。

(二) 美國新法案協助企業投資開發中國家反制中國「一帶一路」:美國在盟國及夥伴國家支持下對抗中國之領導地位,如川普5日簽署「善用投資引導開發法案(BUILD Act)」,將授權成立掌控600億美元之「國際開發融資公司(IDFC)」,協助私人企業投資開發中國家反制中國「一帶一路」在全球日益增加之影響力,並圍堵中國向全球投射軍事實力之企圖;另中國進出口及經濟成長受挫,顯示美中貿易戰成效已浮現。

(三) 川普發動貿易戰圍堵中國崛起,且判2020年前無妥協之可能性:川普政府除透過副總統彭斯演說傳達對抗中國之意圖外,亦透過實際政策展現一致抗中立場,如通過7千億美元國防預算、臺灣旅行法,以及展現支持臺灣之財務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另貿易戰亦係美國圍堵中國崛起之重要觀察指標,其中甫完成談判之「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限制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目的係加深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之孤立處境;部分美國企業雖因關稅提高恐受到衝擊,惟美國景氣仍呈現復甦之勢,加上美國對中仍維持大幅度之貿易逆差,判川普在2020年爭取連任前毫無對中國妥協之可能性。

(四) 未來美中發生南海碰撞不無可能,惟不會在南海開戰:中國建設島礁改變南海現狀引發美中緊張,美國持續「航行自由行動(FONOP)」表達遵循國際法立場,判不無可能發生海上碰撞,惟美中在南海開戰之可能性低;另船舶仍可選擇有別於南海之替代航線,故即便南海緊張情勢升高,料不至於對東亞經濟造成衝擊,且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仍掌控南海部分島礁,致中國對南海之主宰程度實際上不如外界所預期。

(五) 日本年底將發布「防衛計畫大綱」,判採取更多抗中行動:中國藉缺乏法律根據之主張對南海及東海宣示主權,並推動從西藏連接至不丹之基礎建設計畫,目的係強化對1962年印中邊界戰爭中爭議領土之主張,上述行為均不利中國與鄰國透過國際規範及外交途徑解決爭端,恐提高區域衝突之可能性;美國須與臺紐澳日印等國合作對抗中國擴大主權之行為,如日本年底將發布之「防衛計畫大綱」,判將採取更多對抗中國崛起之行動。 

二、 臺灣國防能力 

(一) 臺灣可與美國防產業合作,並善用自身高科技資源及創意翻新戰機為無人機:臺灣應尋求與美國國防產業合作機會,並發揮創意提升軍備實力,可參考美日研發「標準三型2A飛彈(SM-3 Block IIA)」之合作模式,其中日本投入之總工作量雖不到50%,惟其提議願分擔一半費用,進而創造雙贏之局面。另鑒於武器平臺演進速度較慢,臺灣若仰賴美國軍售恐不利軍事現代化,建議應善用臺灣自身高科技產業資源促進國防技術發展,並利用現代化技術賦予舊武器系統新能力,如美國調整軟體及載酬於18個月內完成研發「標準六型(SM-6)」飛彈,臺灣則可研擬將老舊機種改裝成可投射武器之無人機。

(二) 臺灣提升國防政策有利促進美國支持臺灣力道:美歐未能在國防政策上達成共識,主因係川普批評歐洲對自身安全政策之重視程度低落,故臺灣提高國防預算並投入國防技術研發等舉措,有助臺美促進對話並加強川普政府對臺灣之支持力道。  

編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遠景基金會之政策及立場。
回頁首